![風濕性心臟病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了鏈球菌,沒有處理好,導致風溼熱,侵犯到心臟所引起。(網路截圖)](/system/assets/images/000/079/078/big/%E9%A2%A8%E6%BF%95%E6%80%A7%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5%8E%9F%E5%9B%A0%EF%BC%8C%E4%B8%BB%E8%A6%81%E6%98%AF%E6%84%9F%E6%9F%93%E4%BA%86%E9%8F%88%E7%90%83%E8%8F%8C%EF%BC%8C%E6%B2%92%E6%9C%89%E8%99%95%E7%90%86%E5%A5%BD%EF%BC%8C%E5%B0%8E%E8%87%B4%E9%A2%A8%E6%BA%BC%E7%86%B1%EF%BC%8C%E4%BE%B5%E7%8A%AF%E5%88%B0%E5%BF%83%E8%87%9F%E6%89%80%E5%BC%95%E8%B5%B7%E3%80%82%28%E7%B6%B2%E8%B7%AF%E6%88%AA%E5%9C%96%29.jpg?1697503892)
許多年前,在擔任住院醫師時,台灣還是風濕性心臟病相當盛行的年代。風濕性心臟病的原因,主要是感染了鏈球菌,沒有處理好,導致風溼熱,侵犯到心臟所引起。心臟受犯的部位,主要是在瓣膜,因為炎症破壞了組織結構,所以會出現瓣膜閉鎖不全或狹窄等現象。
風濕性心臟病少很多
正常心臟的瓣膜,打開到閉合時會出現「心音」,但組織若有病變,聲音就會不一樣,當時診斷風濕性心臟病的主要依據,就是利用「聽診器」,去分辨各種因瓣膜問題造成的「雜音」。聽診器以外,也有以電子儀器紀錄的「心音圖」。
隨著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風溼熱與風濕性心臟病,已漸漸減少到如今幾乎都看不到了。心臟瓣膜疾病,相對於目前成人最常見的冠狀動脈鈣化及阻塞與各種心律不整,發生率已少了很多。
需處理各類雜音
當年只憑聽診器,在胸壁上不同地方移動,就可以分辨心臟雜音是幾級?是哪個瓣膜出問題,是當年醫師訓練的「基本功夫」。可惜的是,隨著時代變遷與文明進展,如此的功夫,現在能用武之地的,大概只剩下較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及可能因年紀大而引發的瓣膜變性或退化等問題了。
一般醫師如今已很少有機會,再從心臟去聽到「雜音」了。只是有趣的是,雖然聽到心臟「雜音」頻率少了,但另一些形式的「雜音」,出現的頻率卻越來越高。
不論是什麼公共政策,因為大家立場不同,難以面面俱到,所以總不免有「雜音」出現。有些雜音或許無妨,有些則可能代表有部位缺損,必須處理。處理當然有時很花心力,但重要的是,必須要「聽到」,才能有所警覺而採取行動。
莫忘聽診雜音
醫學進步神速,疾病的診斷,如今依賴的都是超音波、核子掃描、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侵入性導管等等,最基本的聽診器,似乎已不怎麼重要了。
然而,「聽診器」還是醫師身分的圖騰,不只心臟,肺部、胃腸與某些血管,仍可先藉由「聽診」掌握初步資訊。相同的道理,執政者不能只炫惑於貴重儀器的強大功能,忘了使用或根本不會使用聽診器,於是就聽不到提醒的「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