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在閱讀了什麼?

張勳慶 / 文字工作者 2014/05/14 18:04 點閱 1781 次
應該看重的是,為什麼要閱讀、我要讀些什麼、我的心智有無在閱讀中對話和成長?(photo by x020440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應該看重的是,為什麼要閱讀、我要讀些什麼、我的心智有無在閱讀中對話和成長?(photo by x020440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針對國人閱讀風氣低落不振、台灣如文化沙漠的窘態,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親自舉行記者會,說出一個連她都深感「令人興奮又怕受傷」的統計數字,那就是國人年平均閱讀冊數,已經從2本大躍進到13.5本。當下與會出版人和記者都深感不可思議,並從統計和圖書銷售金額上分析,數字脫節不合理,已不具參考意義。

後來文化部委託的問卷調查公司也承認此乃是把網路、手機閱讀都納入計算,而且只要翻閱幾頁亦算讀了1本書。在打回原形、糗態畢露下,一些受訪的圖書館界學者也稱,把目光局限在讀了幾本,是種迷失。

此種集體錯亂、和把陷於閱讀冊數的拼搏成長當成文化面子,造成的因素甚多,但最主要的盲目與自卑,就是國人把閱讀的量,無限放大,好似在拼文憑,而沒有建立起自我的閱讀品味。應該看重的是,為什麼要閱讀、我要讀些什麼、我的心智有無在閱讀中對話和成長?

唸了大學,還不會學到如何選書,還用填鴨教育手段去拼量,然後認定我們的文化人口龐大、台灣的文化國力傲人?以致陷在這個閱讀泥淖中,最後連政府文化官員也向此看齊,這真的有助推動國人閱讀,又幫助圖書出版事業嗎?

13.5本的年平均閱讀冊數,確是拼過了法國、日本、韓國,但看看台灣出版事業真貌,卻不是這麼一回事,而是拼命買他國版權(哈利波特、魔界、日本推理、韓國的世界各國探險記系列),在狹小市場內,自家人彼此砍得血流成河,當沒這些國外作品,國人還不知要讀什麼才能打發時間呢,這不是很反諷嗎?

總之,讀了書不長人生智慧,不解人心人性,甚至無法從閱讀中找到心靈的慰藉,那讀了一堆書,又和看了一堆連續劇有何不同呢?

你會自己去找書來讀嗎,為什麼想讀它呢?閱讀之前更要學會的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