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興起「說故事」行銷的風潮,每個產品的背後都會有一個感人的故事,而消費者也很捧場願意掏錢買單,使得銷路一路長紅。
這種產品沒有良好的「本質」,光靠故事包裝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其實一切都是虛的,一旦謊言被戳破,消費者如同感情遭到背叛般其實,很難再信任該廠商的所有產品。前些日子被媒體踢爆的胖達人、鼎王的無老婆婆等都是鮮明案例,只是類似的故事聽多了,消費者的感動度也會跟著降低。
【過度包裝與造假】
國內農漁業以小規模為主,使得行銷一直是農漁業供應鏈中相對較弱的一環,需要政府特別協助。近年來國內農產品的行銷也融入故事行銷,部分產品確實獲得正向成果如「山豬迷路」、「忘記回家」、「馬拉桑」、「踏雪尋梅」、限定版公仔等,但也開始出現過度包裝以及「賦新詞強說愁」、甚至造假的手法,忽略了產品本質的重要性,讓消費者覺得不真實,也少了一份感動。
這樣的作法長久下來,反不利農漁產品的行銷,相信讀者對過去有一則肯德基的廣告印象深刻。近來媒體也踢爆有海鮮網購業者,以台灣鯖魚仿冒進口北大西洋薄鹽鯖魚販售欺騙消費者,惹出爭議的事件。
而這樣的情況不只在台灣發生,根據海洋保育組織報告指出,美國市售魚類常常故意「貼錯標籤」,將海鮮產品以次品充高檔貨或標示不實誤導消費者,讓不知情的消費者淪為「大規模海鮮騙局」的受害者,標示不實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更可能危害健康。
【借鏡日本 提升品牌】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Kuma Kengo)對於微熱山丘所生產的鳳梨酥評價極高;用最高級的原料,最簡單的方法,銷售最好吃的產品,點出了該產品熱銷關鍵所在。
再看看日本政府推廣農產品作法,鑑於中國生産的茶葉在國內隨處可見,即使在日本料理店中,也有使用中國生産的茶葉的情況,加以日本社會喝瓶裝茶飲料的人正在增加,導致日本茶在國內銷售持續低迷(較10年前下跌了30%),希望透過相關宣傳活動來提升日本茶的品牌實力,進而擴大出口,宣傳內容不僅包括日本茶的味道,還包括茶葉與日本文化的淵源的,並成立專門培養「茶點師」的協會。
所謂「茶點師」是指專門運用茶來設計和製作料理或飲品的專業人士。這些「茶點師」將在各地舉辦運用茶的獨創料理教室,以及傳授飲茶方式的教室等,目的在「創造新的茶文化」。這些作法都值得政府與業界參考。
台灣農漁產品要擴大行銷,就必須導正這股不良風氣,讓行銷返璞歸真與,回到重視本質的初衷。商人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是要能童叟無欺,既重視產品本質也加強整體包裝行銷提高附加價值;消費者也應該自我反省掏錢究竟是為了聽故事,還是要買真材實料的安全產品。「莫忘初衷」不僅是政治人物更是各行業人員共同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