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學運過後 台灣終須繼續前行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03/26 19:14 點閱 2735 次

政府與學生之間已有「對話」的共識,學運過後,國家還是得繼續往前走。朝野都必須嚴肅看待學生的關切,共同尋求服貿解套的良方,切莫再陷於無知與理盲的內耗。

【應回歸實質調查】
服貿協議如果有問題,政府就必須處理,解消民眾疑慮;在野陣營也不能因「逢中必反」,要求退回服貿重啟談判。北京《環球時報》由署名單仁平發表〈大陸決不能與台灣重啟服貿談判〉評論文章,針對民進黨要求撤回服貿協議,呼籲北京當局「公開表達絕不會和台灣二次談判《服貿協議》,台方或者接受,或者撤回。」《環時》雖非大陸官媒,但這篇評論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應北京的立場,台灣必須自行解決爭議,北京不會重啟談判。

服貿協議關係到國際對台灣的信任,若因持續擱置或退回,致無法履行或毀約,未來在與其他國家洽談協議時,信用危機恐會成為談判的阻礙,對台灣參加多邊區域整合絕對弊多於利。兩國間簽署任何協議,絕對不可能只要求對手完全讓利而無所得,「兩害相權取其輕」是談判的原則。

在得失之間,朝野都有義務以務實的態度,讓服貿重新回到實質審查以化解爭議。

【區域經濟是趨勢】
區域經濟整合已是國際經貿往來趨勢,台灣不能繼續處於被排除的狀況,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當前的經濟型態也迥異於過去,每樣產品都在進行極小的價差競爭,如果服貿不能通過,勢將直接衝擊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全球關注經貿的焦點,漸次由商品貿易轉移至服務業貿易,必須正視兩岸之間經貿的相互依存現況,即使可能衍生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但企業仍可藉由擴展中國服務業市場通路而受惠也是事實。

由於WTO主張多邊貿易協商遲無進展,試圖建構全球性協定促成經貿發展的可能性遙不可及,為維持既有經濟戰略實力,台灣需要更融入區域整合,接受新的貿易協定,才能促進經濟成長與繁榮,進而鞏固和平與安全。何況過去我國是因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而樹立發展典範,服貿協議對於確保及發展台灣的競爭優勢,就變得非常關鍵。

短短十年間,韓國通過經濟整合在全球布局,經濟快速復甦,並且即將與中國完成自由貿易協定。反觀我國卻還原地踏步,就算沒有服貿協議,台灣終究切不斷與大陸的經貿連結,無法免於大陸的經濟磁吸。何況,周邊國家正如火如荼洽談TPP或RCEP的區域夥伴協議之際,我國若因服貿協議的波折,以致喪失加入TPP或RCEP的契機,勢必愈發自我萎縮,台灣在亞太地區的政經地位更加邊緣化。

【朝野需化解僵局】
朝野應為服貿解套化解僵局。政府有責任消弭社會的「恐中」情結,而服貿爭議既源起於立法院,朝野立委應放下歧見,回歸國會審查;府方退讓非失顏面,學生加碼無濟於事,只會讓對話失焦。期盼各方都能把握對話契機,讓學生重返校園、國會回復運作、社會結束動盪,台灣終須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