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馬達加斯加特有的狐猴族群恐將滅絕!自2009年馬國發生政變以來,政治不穩定使盜伐情況日益嚴重,當地狐猴因此失去棲息地,數量急遽減少,其中逾9成族群已被列入「紅色名單」中。自然保育學者認為,應提倡「生態旅遊」,以不傷害環境的方式為當地貧窮社區挹注資金,進而保護狐猴。
2009年首都市長拉喬利納發動政變,出任過渡政府總統,但並不受國際社會承認,各國逐步撤出經濟援助,貧困的人民轉而走私、盜伐硬木、燒毀林地種植作物或獵殺狐猴以求生存,大量狐猴棲息地因此遭到摧毀。政治上的混亂也導致環保法規失去拘束力。
19位學者21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聲明,同時針對島上30處狐猴主要棲息地提出保育計畫,向外界募集760萬美元資金,當中提及以「生態旅遊」作為狐猴保育的永續解方。
狐猴是目前科學界已知最原始的靈長目動物之一,共約百餘種,僅見於馬達加斯加島上。北伊利諾大學人類系教授爾文指出,94%的狐猴族群正面臨絕種危機,部分種類數量不到5百隻,如北方鼬狐猴僅存20隻左右。他說,生態系中的物種彼此息息相關,狐猴會食用花梨木、黑檀木等硬木的果實,並透過糞便傳播種子,任何一方的滅絕都會對其他物種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國際生態旅遊協會」的定義,「生態旅遊」係指「開發並利用自然環境中具觀光潛力的生態資源,並以此促進人類與生態的和諧發展。」馬國政治上相對不穩,但仍有相當數量遊客,2012年逾25萬人造訪馬達加斯加。研究團隊認為,可以利用狐猴的觀光潛力,將其打造成特殊的旅遊品牌,吸引資金挹注物種保育和改善貧民生活。
「生態旅遊」要求遊客不得破壞環境、加深對環境與文化的認識和尊重、向業者提供有意義的意見反饋,並尋求為地方社區人民帶來經濟效益。英國布里斯托動物學協會教授史威澤表示,盧安達和烏干達即以銀背大猩猩為賣點,讓遊客願付大錢前往參觀,在保育和商業間取得良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