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審制耗預算? 司法院再研議

方家敏 2014/02/17 18:32 點閱 3628 次
律師認為,司法院推出的模擬觀審不過是用來消耗預算的工具。圖為司法院推出的觀審制度宣傳廣告。 (photo by 司法院)
律師認為,司法院推出的模擬觀審不過是用來消耗預算的工具。圖為司法院推出的觀審制度宣傳廣告。 (photo by 司法院)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觀審制度如花瓶」,律師籲落實參審。立委尤美女、田秋堇17日召開陪審制度公聽會,受邀的律師與學者雖有不同意見,但多認為現行司法院推動的模擬觀審沒有讓民眾獲得實際的審判權,參與者等同花瓶,建議應該要落實民眾實質參與。司法院回應,針對專家建議的參審、陪審制度,還會再行研議。

目前採行「陪審制」的國家以英美法系居多,由至少12人組成陪審團,與法官共同評議;參審制則是由法官與素人共同組成合議庭,參審員在庭上可詢問、審理,使法律制度民主化。司法院目前推動的觀審制也開放一般民眾參與,但民眾並沒有實質審判權。

【律師建議陪審制】
律師鄭文龍表示,台灣的司法制度是一個三輪車的制度,有如中世紀的審判,
法官在三輪車前面踩得很辛苦,卻前進得很慢。他認為,台灣的司法制度比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還不如,更別說香港、新加坡與英、美先進國家。

「台灣恐龍法官問題嚴重、輿論審判無處理機制、法官不中立、球員兼裁判、法官迴避制度沒有落實,而且最高法官超過130人,其效能還不如美國的9人,完全亂搞一通!」鄭文龍認為,陪審團制度有如福特汽車,由法官開車,陪審團做副駕,真正落實主權在民。且台灣律師若學會這套,可以去「吃」全世界的市場,與經濟息息相關。

【模擬觀審未落實】
律師尤伯祥認為,觀審制度目的本是避免司法成為政府壓迫人民的工具,卻成為法院和法官漂白的工具。參與其中的平民沒有審判權,只是坐在法官旁邊,讓法官「教育」民眾基本的司法常識,並藉由馴化的過程提升司法對民眾的公信力。且制度條文設計本身就是以表決「整理多數意見」,而不是讓觀審員互相討論以說服法官,無法激發民眾實質審理。

「《人民觀審制度試行條例》從名字看就知道並不是一個可長可久的制度。」,中央大學刑事警察局刑事系教授林裕順認為,觀審制並不等於參審制,若只是模擬而沒有修正刑事訴訟的相關法律,民眾就不會有實質的觀審員身分。他認為,目前實施的觀審模擬不應該再由上而下,而是要挑選適當案件,讓參與的民眾實際了解審判過程與基本司法嘗試,並研究推動的難處。

【司法院允參採意見】
司法院刑事廳副廳長蔡名曜回應,模擬觀審本來就是由審、檢、辯自行挑選適當的案件,司法院沒有下指導棋。且自102年之後,民眾已經有投票表達意見的權力,落實直接審理,並非只是所謂的「當花瓶」。司法院也成立了人民觀審實務研討會,將擬定一個SOP操作手冊,未來將針對《人民觀審試行條例》再做修改,絕非僅是為了消耗預算。

目前立法院分別有觀審、參審、與陪審制度的修正版本,蔡名曜說,立法院的決議是先做觀審版本,並提供民眾表決權。由於當時考慮場地與預算問題,因此還沒有進行陪審和參審制度的模擬,若實務界認為有需要試行陪審和參審的模擬,將會再行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