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優汰劣 才能改善公務文化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01/28 19:58 點閱 2827 次
要翻轉民眾對公務部門官僚、效率不彰的印象,就應該鼓勵勇於任事的公務員,建立賞罰分明、獎優汰劣的制度。  (photo by 陈霆, Ting Chen, Wing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要翻轉民眾對公務部門官僚、效率不彰的印象,就應該鼓勵勇於任事的公務員,建立賞罰分明、獎優汰劣的制度。 (photo by 陈霆, Ting Chen, Wing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報載銓敘部統計發現,近三年來每年都超過千人請辭鐵飯碗,引發考試院長關中計畫在年後舉辦徵文,讓公務人員說出心目中的公務文化的構想。

銓敘部分析公務人員會中途離職,主要是無法融入公務體系的組織文化、待遇不佳、民間企業挖角、無法忍耐公部門官僚、效率不彰等原因。關中在接受專訪時指出,公務部門存在保守、鄉愿、和稀泥、虛應故事、名實不副五大惡文化,若積習不加以改革只會埋沒人才。

【五大惡文化】
不論是銓敘部的離職原因分析或是關中院長的「五大惡文化」都點出一個關鍵問題,公部門封閉體系和僵化的官僚制度是形成惡質公務文化的主因,間接導致公務員心生不滿而消極怠惰或離職。

由於相沿成習而生的組織文化,在積習已深的醬缸文化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守舊觀念助長下,相信累積五十年公務生涯經驗的「關老爺」對此應知之甚詳。

關中院長徵文的構想涉及兩個層次的問題,其一,公務人員是否個個都有說真話的道德勇氣?其二,習慣吹捧拍馬的「長官們」能否有雅量接受基層的諍言?凡是待過或正在公部門服務的人,對公務文化點滴在心,隨手拈來便能如數「家珍」,辦徵文似有失之矯情之嫌。

【馬屁與威權文化】
以下數端即為公部門僚氣十足的公務文化:

一、馬屁文化:這是公務員最傳統的文化,也是「苦幹實幹,撤職查辦;東混西混、一帆風順」的根源,馬屁文化不除,再怎麼致力於考績制度的變革都是罔效,畢竟,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懂得逢迎拍馬者,等於考績的保證,否則就不會有倿臣當道之象。

二、威權文化:源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官僚心態,主管不尊重幕僚的專業一意孤行的結果,基層公務員只能接受「官大學問大」的無奈,造成中、低階公務員的挫折感,久而久之形成「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文化。

【派系與關說】
三、派系文化: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就是派系文化或是「關係」文化。「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找關係」,一語道盡中國人對於「關係」的重視,有關係代表後台硬,後台硬等於仕途順遂。派系文化造成升遷講派系、論關係,官場彼此拉拔,或是升官「三級跳」,嚴重打擊公務員士氣。

四、關說文化:來自於「特權」或「權力」觀念的關說文化,一種叫做「官」說文化,長官說了算,公務員無置喙餘地;另一種則是民意代表的關說,讓「白手套」假公關之名,有了走後門的空間;其結果是造成升遷靠關係,再好的能力、再多的努力,也抵不過「關說」,造成公務員的無力感。

【包庇、虛應故事】
五、包庇文化:外行領導內行加上官官相護的結果,導致單位間爭功諉過。上位者永遠不會錯,錯的都是部屬。因此,基層為避免「罪己」,就變異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虛應故事的文化。

要翻轉民眾對公務部門官僚、效率不彰的印象,鼓勵勇於任事的公務員,就必須先從上而下建立賞罰分明、獎優汰劣制度,才能重塑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務員文化。至於要藉徵文讓公務人員說真話談何容易,對多數擔心遭到秋後算帳的公務員來說,只怕會造成寒蟬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