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台北報導】台灣女性除了人口超越男性,運動人口也逐漸與男性拉近。教育部體育署10日公布「102年運動城市調查」顯示,男女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差從101年的11.2%,縮減至今年的8.6%,女性人口大幅成長。台北市立大學體育與健康學系主任曾玉華解釋,近年來許多運動中心、運動商品開始主打女性市場,蔡依林、張鈞甯等女性代言人也刺激了女性的消費人口,女性運動人口隨之增加。
調查也指出,國人主要的運動項目多以散步(42.6%)、慢跑(25.7%)、騎腳踏車(16.5%)、籃球(15.5%)、爬山(15.4%)、游泳(8.2%)為主,其中以慢跑人口成長的比例最高,較101年提升了2.6%。
運動人口雖微幅增加,但仍有許多不愛運動的民眾,主要原因是「沒有時間」(50.6%)、其次則是工作太累(22.1%)、懶得運動(19.6%),最值得關注的是,在36-39歲的族群中,「沒時間」是最主要原因,比例高達64.1%,沒運動者多以女性、藍領階級、30-39歲及雲嘉南地區民眾比例較高。
參與這項調查的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曾玉華指出,今年女性運動人口有27%,較去年大幅成長,根據數據顯示,44歲之前女性運動人口遠遜於男性,但在44歲以後,比例逐漸拉近。
曾玉華解釋,職業婦女在44歲之前總是在工作與家庭之間「蠟燭兩頭燒」,沒有多餘的時間運動,但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卸下重擔,體悟到運動的好處,運動人口也因此變多,60-69歲男女運動人口相差無幾,70歲以上女性運動人口甚至超越男性。
「過去男性較女性愛運動的趨勢逐漸在轉變。」曾玉華說,近年來許多運動中心、運動商品開始主打女性市場,甚至有不少女性運動代言人的出現,例如蔡依林、張鈞甯也刺激了女性的消費人口,女性運動人口因而隨之增加。
「現在為了賺更多的錢,以後可能也要付醫院更多的錢。」體育署長何卓飛指出,調查36-39歲的族群中,缺乏運動的比例高達64.1%,其中主因是沒有時間和工作太累,體育署呼籲企業提高員工健康而舉辦運動活動,並根據「企業發展條例」,未來企業的這些支出將可以做為抵稅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