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加劇 近10年本世紀最熱

方家敏 2013/10/20 17:32 點閱 3850 次
北極融冰問題嚴重,未來50年北極海冰將消失。 (Photo by 低碳生活部落格)
北極融冰問題嚴重,未來50年北極海冰將消失。 (Photo by 低碳生活部落格)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熱帶氣旋活躍,溫室氣體、氣膠增加,地球毫無疑問越來『越暖』了。」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20日受邀擔任氣候變遷專案工作主持人,解讀第5次聯合國IPCC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5)。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教授林能暉也以全球環境觀測為題,提出詳盡見解,並期許台灣學術研究能在國際發光。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舉辦氣候變遷專案工作坊,請到各界氣象專家解讀、探討聯合國的氣候評估報告。彭啟明特別以大氣、海洋、冰凍圈、海平面、雲和氣膠等因素為主軸,解讀AR5的數據與觀測。他表示,「幾乎可以肯定,大氣混合層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京都議定書中限制的氣體,在2005到2011年的濃度都增加。」

「最近這10年不僅是近百年來最熱的10年,今年也是近10年來最熱的一年。」他提到,根據AR5的觀察,最近30年是自有儀器觀測以來最熱的,自1951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溫度約增加0.72℃。「全球約在1950年後,暖日和暖夜的天數都有增加,而部分地區熱浪發生的頻率也提高,且陸地上的強降雨區域和事件都有增多的趨勢。」

「聯合國氣候變遷評估的用語多是以likely(可能)或very likely(極有可能)較為保守的字眼,但對於1970年代後北大西洋地區的強烈颱風增加頻率和強度則是以virtually certain(幾乎可以肯定)來展顯現其確定性。」彭啟明說,由於海洋表面和深層的海溫都明顯變暖,而海洋又支配著全球能量,強力氣旋因此更容易生成,造成部分地區水患頻繁。

彭啟明指出,根據AR5提供的觀測結果,1901到2010年間,海平面平均共上升了0.19±0.2公尺,且未來也非常可能(very likely)持續增加。隨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成現增加,非常可能(very likely)造成海洋酸化。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學教授羅傑斯日前曾提到,海洋酸化會破壞珊瑚碳酸骨,造成珊瑚大量死亡,也間接造成其他物種的減少。

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教授林能暉則是提到,AR5的研究對氣候影響因子氣膠已有更進一步的掌握。氣膠泛指懸浮在氣體中的膠體,包含工業廢棄、交通廢棄、黑煙、火山灰、細菌、孢子等微生物也都屬氣膠。雖然氣膠的確可以抵銷部份溫室氣體造成的暖化作用,但其中黑炭會吸收太陽輻射,使大氣層溫度上升,故聯合國對氣膠在大氣中的運作模式,仍持保留態度。

林能暉說,此次的AR5評估報告中,有越來越多的資料是來自中國大陸,且包含許多東南亞地區的汙染情形,顯示中國科學家樂意投入國際型研究,甚至有可能改變官方的態度。「反觀台灣,因為缺乏長期而持續性的資料,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專案評估中的貢獻幾乎是零。」林能暉表示,台灣的政府應加強與學界合作,讓學術研究更加卓越,才能躋身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