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東京奧運的前世今生:56年的光與影

郭哲嘉 / 洞見專欄作者 2013/09/11 12:52 點閱 3516 次

國際奧運委員會於本月7日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宣佈,2020年的夏季奧運競選都市由日本首都東京勝出,而日本也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度舉辦奧運的亞洲國家。

捲土重來的復興奧運

日本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於2011年在日本奧運委員會創立100週年的紀念會上宣佈,東京將代表日本角逐2020年的夏季奧運,並稱此為「復興奧運(復興オリンピック)」。

其實東京也曾是2016年夏季奧運的候選城市之一,但在第二輪投票即遭淘汰,慘敗教訓也使日本政府於次屆的角逐活動中卯足了全力。

政府方面,東京都知事豬瀨直樹在國際奧委會的演講上,表明東京擁有45億美元的大會準備基金,消除了國際奧委會對於正在處理東北重建與福島核災的日本,是否還有充足的資金應付這場盛事的疑慮。

在民間方面,根據國際奧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去年5月的第一次調查中,東京人民的支持率只有47%,遠遠落後於杜哈的72%、伊斯坦堡的73%、馬德里的78%、巴庫的90%。但在政府的強力推廣下,今年5月公佈的調查中,東京高達七成的申奧支持率已與其它競爭城市並駕齊驅。

充裕的準備資金、完善的都市機能以及人民的高度支持,終於使得東京以「完善的會場配置」與「安全、安心」等主打獲得評審們的青睞。

東京奧運的前世今生

申辦奧運的歷史上,除了1940年因中日戰爭爆發而自行取消外,日本曾舉辦1964年的東京夏季奧運、1972年的札幌與1998年的長野冬季奧運,可說已有三次成功申辦的經驗,尤其是戰後首屆的東京奧運,更是對其意義非凡。回首這56年間,兩次東京奧運的背景環境竟有其極為相似之處。

首先,大環境上同樣是經歷過重大創傷後的復原期。1964年的東京奧運之前的日本,歷經1945年廣島與長崎發生原爆事件,及至1952年主權正式移交後,日本政府才掌握重建國家的實權。同樣地,當前的日本也必須努力地從2011年311東北大地震的衝擊中復原,以迎接2020年的東京奧運。

其次,經濟上同樣適逢重大的經濟發展計劃,1960年執政的池田內閣提出「國民所得倍增計畫」,預計自翌年開始往後十年間,將國民生產毛額(GNP)由13兆日圓提升至26兆日圓;現任安倍內閣上台後同樣也提出了「安倍經濟學」的三本之矢,意欲使日本脫離長期經濟低迷的狀態。

最後,外交上同樣遭遇到重大衝突事件,1960年日美安保條約的簽訂,掀起了日本近代社會運動最激烈的第一次安保鬥爭,也導致首相岸信介的內閣總辭;無獨有偶,去年的釣魚台國有化事件進一步激化中日兩國的外交矛盾,導致野田首相解散眾議院,更使得執政的民主黨在總選舉中大敗。

過去的包袱與未來的希望

1964年的東京奧運與1970年的大阪萬博象徵著日本正式從戰後全面復甦,現在國際奧委會再度給了日本一個機會,奧委會的期許就如同此次東京申奧的宣傳標語一般:「現在對日本來說,這個夢想的力量是必要的(今、ニッポンには、この夢の力が必要だ)」。

日本經歷失落的二十年後,年輕人被稱作沒有夢想的一代,在東北大地震後更是雪上加霜,申奧的成功給了未來一個新的希望。從現在起開始,或許歷史真的會在不同的時空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