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更便民 讓C-Bike暢行無阻

林顯明 / 台北市立中崙高中公民與社會科代理教師 2013/09/05 12:38 點閱 5342 次

在世界變的愈來愈熱、城市變的愈來愈擠的現在,各國無不進行節能減碳的具體作為與措施。除了國家以具體行動對抗暖化之外,世界各大城市對於暖化的情形,也提出許具體的方案因應,其中擴增大眾運輸系統即是一例。除了公車、捷運這些我們早已熟悉的運輸工具之外,近來國際上吹起了一股「公共自行車的風潮」。

全世界第一個提供公共自行車的城市為荷蘭阿姆斯特丹,1965年一個民間組織將自行車塗成白色、並且以不上鎖的方式停放在公共區域當中,免費提供給大眾使用,稱之為「白色自行車計畫」。但後來因為自行車大量的被破壞而宣告計畫失敗。直至1995年丹麥哥本哈根才再次出現第二代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之後此風氣吹向歐美各國。2005年法國里昂推出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提供4000千輛自行車,被稱之為第三代公共自行車系統;巴黎則在2007年也開始推動公共自行車的租賃服務。

此風氣很快的吹到台灣,高雄市是全台灣第一個引進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城市(Kaohsiung City Bike,因此又稱C-Bike)。2009年高雄市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正式啟用,成為全國第一座啟用的都會網路型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目前提供約7000輛自行車、全市共設立超過120個租借點,並且計畫在2014年擴大到300個租借點。除了佈建租賃站外,高雄市也極力擴展自行車道系統, 高雄市自行車道至今年10月總建置長度已達507.7公里,2014年要達成總里程700公里的目標。並且獲得國際媒體CNN評選為亞洲最佳五大單車城市的第三名。

但看似成績斐然的自行車與大眾運輸成效,其實隱藏著發展瓶頸。根據媒體報導:「高雄市公共腳踏車雖然使用人次屢創新高,但據統計八成是利用前一小時免費來騎乘,市府每月由空污基金支付給高捷兩百二十萬元營運維護費,收入卻只有二、三十萬,月虧約兩百萬元」。換言之雖然使用人數有所成長,但因為多數的使用民眾都是在一小時之內使用完畢,因此沒有辦法有效提升整體的營運績效。另一方面,依筆者租借C Bike的經驗而言,租借過程的麻煩,進一步導致民眾租用意願的下降。

以筆者騎乘台北U Bike的經驗,第一次租借僅需要攜帶悠遊卡至租賃站的電腦前進行開卡動作,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的時間,相當省時方便。但高雄的自行車租賃,若是第一次要開卡租腳踏車,除了要攜帶一卡通之外,還必須要攜帶身份證至捷運站開卡才能租借,這對於外地遊客與在地的市民皆帶來許多不便。

整體而言,高雄發展自行車租賃與自行車道路網比其他城市更具備優勢,但必須在執行措施上加以修改,不僅讓市民感受到方便、也要讓非市民的朋友租賃的過程能夠便利迅速。唯有讓系統真正便民,才是營運成長的最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