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印度的「大國」企圖心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3/09/25 15:02 點閱 3632 次

印度自尼赫魯政權以降,歷任總理始終有著大國情結,這顆「英王皇冠上最為光亮而珍貴的寶石」,能否以經濟發展所累積的國力,成為真正大國,關鍵就在制霸印度洋。

不能只做二等國家

印度獨立後,尼赫魯總理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說︰「印度不能只做二等國家,一定要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否則寧可消失。」尼赫魯所發現的印度是能影響世界的大國,對印度統治者而言不存在「老二哲學」。

因此,當美俄紛往太空建立灘頭堡之時,印度也在1962年,跟進擬定太空發展計畫;1963年在美國的協助下發射首枚火箭;1975年在前蘇聯的協助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阿里巴哈塔號。1962年印中邊境衝突的敗戰教訓,更刺激印度發展軍力,在1983年開始進行烈火型飛彈研發和軍備現代化。

今年9月15日,印度成功發射可以攜帶核子彈頭的「烈火五型」彈道飛彈,射程超過5千公里。「烈火五型」彈道飛彈可直接攻擊北京或上海,意謂著中國是印度在國家戰略上設定的假想敵,是印度國家安全焦慮的來源。

控制印度洋

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排名世界第七,但其軍事力量和軍隊規模達全球第四,已晉身大國俱樂部。國際未來系統(International Future system, IFs)根據GDP、國防預算、人口和科技整合能力所做的綜合國力指數分析,2040年之前,印度都排名第三,可能在2050年排名第二,超越美國,僅次於中國。

印度的國土安全防衛方針,必須在西北邊境佈署傳統軍力,以維護領土的完整性。在南方,印度的安全取決於印度洋的安全,「海權之父」馬漢(Alfred Mahan)一個世紀前的預言:「誰控制印度洋,誰就統治亞洲」直到今天,還深深影響著印度,欲成為印度洋周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的建軍藍圖。

印度的戰略目標,不僅要壓制,乃至併吞巴基斯坦,成為南亞地區的單一霸權,更要追求成為印度洋主要強權。冷戰期間,印度為維護自身利益和防衛中國,與前蘇聯交好並接受軍援;冷戰結束和中蘇關係正常化,使印度對俄羅斯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下降,為因應國際情勢變遷,印度轉而尋求美國的奧援,希望取得美國主要戰略夥伴的地位。

印度洋主要強權?

2001年的911事件,反恐合作提供印度強化美印關係的契機,並期待能徹底將巴基斯坦邊緣化。只是美印關係確實加強,但美國並未疏離巴基斯坦,反而在反恐戰爭中也同步強化與巴基斯坦的合作,此舉刺激印度北望崛起後的中國,與北京友好。

新興經濟體金磚五國之一的印度,快速經濟成長讓其得以發展國防工業和強化軍備,漸次邁向中等強權國家之路,但又摻雜著與美、中、俄三國之間的大國情結,制約著印度制霸印度洋的國家安全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