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少子化 國立大學應率先減招

張瑞雄 /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2013/09/17 14:06 點閱 4096 次

教育部提出所謂的大學退場4項指標,包括:學生不滿3千人、近兩年新生註冊低於6成、評鑑太差、長期積欠教職員薪水或違法等,對於後面兩項大家都應該絕對贊成,但對於前面兩項則有待商榷,光看數字手法太過粗糙,而且只用簡單的數據來評斷學校的好壞,是絕對不對的。

以學生人數來說,根據富比士雜誌的美國的大學排行榜,在前十名的大學中,排名第二的Pomona學院只有1586名學生,排名第六的Swarthmore學院只有1545名學生,排名第九的Williams學院只有2126名學生。當然它們都是收費昂貴,生師比低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以培養菁英為目的。台灣之所以崇尚「大」學,是因為台灣控制學費,不准隨市場機制漲價,導致學校必須大量收取學生,才能有足夠的經費。

另一個不合理的指標是要看註冊率,依據目前教育部的算法,註冊率是開學後實際註冊的人數除以教育部核定的招生人數。但以全國來看,教育部核定的大學招生人數超過34萬人,現在每年可以唸大學的已少於30萬人,假設八成學生去唸大學(一般先進國家只有6成),那麼全國的註冊率約只有70%,顯見教育部辦學不力,註冊率很差,是否要先退場!

比較客觀可以看出一個學校是否認真辦學的數據應該是叫做retention rate(學生保留率),亦即新生入學一年後,會轉掉多少人,留下多少人,留下的愈多表示學校教得很好,學生滿意度較高。那些不用心經營的學校,學生就會跑掉得愈多,這才是觀察一個學校是否用心辦學的指標。

在少子化的危機中,教育部不應該對私立大學落井下石,一個可以解燃眉之急的辦法就是國立大學減招,例如平均每所國立大學減2百人,就多出1萬4千多人出來。而且國立大學都在喊經費不足,平均每生經費落後其他國家太多,減招國立大學的大學生,正好可以提高每生平均經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