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即時新聞

科技

開放福食進口添輻射? 學者:影響不大

簡嘉佑 2022/02/17 18:09

福食會殘害國人健康?清華大學生醫工程環境科學系教授許芳裕表示,許多症狀需要超過一定門檻值的輻射量才會出現,而台灣目前對食品輻射標準比大多數國家還要嚴格。慈濟大學公衛系副教授謝婉華估計,未來開放日本食物進口...

《元宇宙應用專題3之3》元宇宙還有長路要走 技術、法規須強化

簡嘉佑 2022/02/09 19:31

喊得震天價響的元宇宙世界正面對技術限制、資安問題與法規管理等三大困境!目前要進入元宇宙中,仍須依靠虛擬實境裝置,而此類裝置都還很笨重、不便攜帶;其次,加密貨幣詐騙事件頻傳,虛擬資產沒有足夠的安全保障;另外...

《元宇宙應用專題3之2》 Meta、微軟搶大餅 佈局元宇宙

簡嘉佑 2022/02/08 20:13

Meta與微軟都極力爭搶元宇宙市場大餅!Meta推行元宇宙遊戲平台「Horizon Worlds」;而微軟則大手筆收購遊戲龍頭「動視暴雪」,但雙方在元宇宙之路都還有重重阻礙,如近期Meta股價重創26%、...

《元宇宙應用專題3之1》元宇宙遊戲夯 區塊鏈技術神助攻

簡嘉佑 2022/02/08 17:23

元宇宙雛形其實早就存在!過去的線上遊戲就能出現過讓玩家創辦「數位分身」,進行互動交流,而科技公司也致力於開發「虛擬實境」裝置,讓遊戲體驗更加真實,隨著區塊鏈技術興起,遊戲NFT讓虛寶搖身一變財富,與現實生...

核融合新里程碑 加州實驗室有突破

呂翔禾 2022/01/27 13:20

人類快要可以用核融合發電了!位於美國加州的國家點火實驗室26日證實,他們實驗核融合已經來到「電漿燃燒」的階段,距離核融合可以發電只差最後一哩路。由於核融合雖然可以產生近乎無限的能源,但目前人工核融合消耗的...

韋伯望遠鏡就位 最速今夏回傳觀測照

宋秉謙 2022/01/25 17:02

世界上最強、也最貴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在發射後30天已達太空中觀測宇宙的位置!去年聖誕節,NASA將造價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升空,25日已到達觀測點,由於韋伯號能觀測到137億年前星體發出的光線,若一切順利...

創新回收鋰電池技術 產值提高10倍

簡嘉佑 2022/01/18 17:32

工研院發表最新技術,成功分離廢棄鋰電池中的高價金屬!資源回收基金管理會組長曹芝玲18日於記者會表示,目前粉碎鋰電池產生的混合粉末,多輸出國外或作為煉鋼輔料,每公斤價值僅80元新台幣。工研院金屬材料研究員林...

數位經濟衝太快 習大大要加強管理

林志怡 2022/01/16 12:31

「我國數位經濟發展大而不強、快而不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擔憂,中國數位經濟的「不健康」發展,恐影響長期產業發展與經濟安全!習近平透過雜誌專文指出,未來中國要加強基礎建設,並促進數位與實體經濟的整合,以確...

電動車不一定環保 應搭配能源政策

簡嘉佑 2021/12/26 18:20

讓碳捕捉技術走在電動車前面!電動車在碳中和、淨零碳排的趨勢下日漸受到矚目,但研究卻指出,電動車的碳排在燃煤發電比例愈高的國家中,暖化問題也愈嚴重。不願具名的電動車專家表示,如果電動車能源都來自「灰色發電」...

5G飆速優化生活 偏鄉城市零距離

鄧玉瑩 2021/12/23 18:18

可愛的飛龍拳道團在台上揮拳踢腿,搭配的音樂是在遠方DJ看著視訊播放出的熱門音樂,原來是藝術、體育、科技在5G結合下驚喜的視聽效果!「5G躍台灣飆速Give Me Five」5G垂直場域體驗週典禮記者會上,...

台大、華碩攜手 研發中心助產學合作

簡嘉佑 2021/12/20 18:11

只要修習過電資相關課程的台大學生,都有機會爭取華碩實習機會!台大與華碩展開產學合作,20日成立「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致力於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目標成為亞洲研發實力第一。華碩台大聯合研發中心主任吳宗霖...

科技大頭聯合反恐 被擔心過度審查

林志怡 2021/12/16 15:42

科技大頭集體反恐,18 家重要公司加入「全球互聯網反恐論壇」!為因應後疫情時代的數位需求,各大科技公司加入反恐論壇、共享資訊,藉此提升用戶安全,會議軟體公司 Zoom 也在一連串網路攻擊事件後宣布加入,但...

淨零轉型啟動 綠能世貿大展演

鄧玉瑩 2021/12/08 13:32

「能源轉型是減碳的關鍵,這次展覽顯示台灣發展能源的決心和使命,如此台灣才能和世界接軌。」總統蔡英文8日上午參加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開幕典禮時表示,這是她連續四年參加典禮,展現政府要將台灣成為亞洲綠能發...

太空技術中國追趕 十年內超越美國

林志怡 2021/12/06 15:08

中國的太空能力很可能在 10 年內超越美國!美國太空部隊太空行動副主任大衛湯普森在國防論壇上指出,若美國無法加快太空相關的開發速度,恐在2030年前被中國超越。然而,倡議者擔憂,一味與中國對抗無法減緩其開...

航空界顧環保 更少燃料、飛更遠

簡嘉佑 2021/11/25 16:33

航空業也要淨零碳排!永續性燃料、全新的推進技術、油電混合技術等都將成為綠色飛行的重要發展方向。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也已簽署決議,訂定航空業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但是成本過高、技術不成熟...

水質即時感測網 可避免廠商銷毀證據

簡嘉佑 2021/11/11 17:14

環保署首創水質分鐘級即時感測網路,已取締違法廠商23家!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此技術有助減少人員接獲通報後,到場證據卻已被廠商銷毀的狀況。 ##超越傳統智慧感測 環保署與農田水利署攜手打造水質感測...

記憶體將更快更小 為自駕車、AI鋪路

林志怡 2021/11/09 14:44

更快、更小、更節能的記憶體技術,有望為自駕車與人工智慧帶來新突破。國研院團隊開發的 SOT-MRAM 成為繼 Intel 後第二個發表相關技術的團隊。國研院製程整合組組長李愷信說,本次發表的技術,可作為嵌...

陳長謙獲總統科學獎 感懷父親讚台灣

簡嘉佑 2021/11/01 18:12

「把你的所學、所識傳承給下一代的年輕人」,父親一句話更堅定了中研院院士陳長謙回台灣貢獻的決心。他於1日獲數理科學組「2020-2021年總統科學獎」,得獎原因之一是曾領團隊開發全球首個分子催化劑,有效減少...

發揮產業隱性價值 專家:加強行銷力

簡嘉佑 2021/10/26 19:36

台灣轉型國際路線時,不僅要營利,更要關注各地文化,升級為「人文科技島」!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台灣應注重未來的隱性價值,發展行銷能力。Appier沛星互動創辦人游直翰說,儘管軟體服務可以輕鬆跨國服務,...

玉山科技論壇開幕 倡導創新、跨業結合

呂翔禾 2021/10/26 12:29

「台灣若能整合軟硬體,打造創新環境,將可迎來黃金20年!」玉山科技論壇20周年論壇開幕典禮上,前總統馬英九強調,兩岸應該趁此簽署服貿,展現自由化決心,並緩解兩岸敵意。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致詞表示,台灣企業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