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朱王大和解!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立法院長王金平2日在國民黨立法行政研討會中,相互握手寒暄,而馬朱兩人更在會中多次低聲討論,破除不合傳言。面對黨籍立委對王金平黨籍案放手的要求,馬表示,「各位的高...
「欺騙國會、違法亂紀!」針對台電於年前公告核燃料境外處理標案,立委田秋堇2日痛批,台電104年的預算還沒過,怎可實施新標案?痛批台電違反預算法,藐視國會,要求台電立即撤下標案。台電公司表示,標案完全遵照採...
「2016選出的台灣總統應重視我國人權價值,釐清歷史責任、落實世代正義。」台灣教授協會邀請各領域學者們,對2016年總統大選候選人提出建議。政大台史所教授薛化元認為,執政者應釐清如二二八事件等歷史責任。東...
「台灣若要爭取國際空間,除了在強國間斡旋來得到最大利益外,也應爭取加入聯合國。」前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理事長許世楷1日在台灣教授協會舉辦的座談會指出,拉攏美國、日本及東南亞,才能有效抗衡被中國併吞的命運。政大...
【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特稿】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兩度與總統馬英九同台,卻從未與馬正式握過手,引起各界議論。柯文哲1日以手中有擦眼淚及鼻水的衛生紙,及沒有心理準備為由,解釋為何在228當天未與馬握手,但仍引...
「自今而後,無分你我,凝爲一體,互助以愛,相待以誠,化仇恨於無形,肇和平于永恒。天佑寶島,萬古長青。」總統馬英九28日引述台北228紀念碑的碑文,希望台灣社會永遠不忘這個歷史教訓,也永遠不容許歷史重演,也...
「我們改變的現在是下一代的未來,不讓歷史的悲劇再發生在我們的子孫身上,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台北市長柯文哲以228受難者家屬身分出席228事件中樞紀念儀式時表示,紀念228是為了面對歷史、還原真相,讓...
中共擅自在台海中線附近畫設的M503等4條新航線,即將於3月5日生效,陸委會副主委吳美紅26日表示,希望中共考量和平穩定的大局,審慎處理,以免延宕兩岸事務首長會議的舉行。她也指出,國台辦與陸委會常態性的溝...
台灣工作人口每年將減少18萬人!行政院長毛治國26日表示,少子女化及高齡化將造成台灣工作人口大幅減少,對政府政策造成典範變遷,影響比人口下降還嚴重。他指出,未來政府將關注「適性揚才」教育,發揮每個人的價值...
【台灣醒報記者林意玲特稿】才在一天之前,馬、朱、王在黨內春節活動時拱手作揖,同志情誼熱絡,不料一天後的國民黨中常會,朱立倫正式違逆馬英九的信念,決定放掉黨對王金平案的糾纏。一方面求取黨內和諧,力拼勝選,一...
暗夜1點30分,一名海軍士兵獨自起床準備接更,隨著天色漸亮,海軍艦艇正準備起錨出港,而空軍戰機也備便起飛。到了晚上,陸軍弟兄還在行軍,而保護營區安全的衛兵更在深夜11點時仍克盡職責。這是國軍最新形象影片「...
針對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訴訟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5日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宣布,「王金平無疑義是國民黨員」,無須繼續訴訟。但國民黨前主席、總統馬英九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失望與「不能認同這種鄉愿與和稀泥的做法」,並為...
「上帝,請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行政院長毛治國引述美國神學家尼布爾的禱告詞,作為他的「轉型」施政報告的基本理念。他指出,雖然任期可能不長,但會全力實現可以且應該做的重點性轉型,像是台灣經濟結構要...
「人民的改革呼聲,政府聽到了。」行政院長毛治國24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將啟動經濟、社會及政策思維的轉型工程,經濟結構將從「效率驅動」轉型為「創新驅動」,並實行房地合一稅,杜絕炒房,實踐社會正義,還要推動「...
「該做的事通通都要做好。」總統馬英九24日出席總統府104年的新春團拜暨茶會時勉勵全體同仁,總統指出,去年3.74%的經濟成長率為3年來的新高,台股的封關指數也創下佳績,期盼在新的一年中,我國經濟情況能繼...
「當政務官所圖的,就是民眾的一聲謝謝。」陸委會主委王郁琦17日在交接典禮上發表離職感言時表示,陸委會業務常遭外界質疑與責難,有時常想「自己是不是豬頭,為什麼要當這主委?」但只要民眾說一聲謝謝,他就認為所做...
「秉持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來執行兩岸政策。」新任陸委會主委夏立言17日在交接典禮上表示,接任主委後,將以人民的需要為依歸,並在現有的成果與基礎上,繼續執行符合民意期待的兩岸政策,他也期盼中共理解台灣民眾的感受...
行政院16日宣布,由國防部副部長夏立言接任陸委會主委一職。由於夏立言出身外交體系,能否在僅剩的一年多任期內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突破,令人質疑。前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表示,由於習近平已在為2016年布局,夏立言將...
馬英九總統16日在總統府內具有同船共渡裝飾與意義的「台灣晴廳」主持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及行政院新任政務官員等19人的宣誓典禮。在馬英九監誓下,由曾永權帶領宣讀誓詞,隨後馬英九逐一向...
台灣能源永續經營的關鍵在於多了解庶民的想法!新任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落實安全、多元及穩定的能源供應,首先要了解人民的需求,未來能源局要以「多了解庶民的想法、多進行社會溝通」的新態度,尋求能源爭議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