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提到咖啡,人們最先聯想到的生產國通常是巴西、哥倫比亞和伊索比亞,但這已成為歷史,越南現在已成咖啡的代名詞。根據BBC報導,越南咖啡在過去30年來,從0.1%的市佔率增至現在的20%,一躍成為世界第二...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功!」是美國人的基本信條,但這個理念最近受到了挑戰。根據最新的蓋洛普調查,只有35%的美國人認為,努力工作就能致富,當今的社會系統對富人有利,有65%的人相信,成功背後的因素是因為特權...
北京堵車嚴重,全球第一!根據瑞銀集團對世界各大都市的平均行車速度研究指出,北京是全球行車最慢的城市,其他中國各城的行車速率也低於全球,主因為中國城市的人口太多,但提供的道路和大眾運輸的密度太低。北京市交通...
思家是人之常情,但是隨著年節腳步越來越近,等不到出門在外孩子消息的中國母親,竟然將腦筋動到報紙上,最近她花了近台幣8萬元在報紙頭版刊登全版廣告,企圖用溫情攻勢,「感動」兒子今年能回家過節團圓。 一名...
香港救貧再出招!香港特首梁振英日前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強調,明年將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鼓勵貧戶就業,工作時數越多將可以領取越高的津貼。部分香港的中產階級擔心此政策將會拖垮香港財政。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前副...
德國學徒教育,讓青年不當「青貧族」,近年台灣媒體也爭相報導借鏡。以往到德國工作必須會德語才具申請資格,現在德國提出資助計畫,提供免費語言課程,幫助外國青年融入當地社會,此舉吸引不少西班牙、瑞典、葡萄牙等外...
國際社會醞釀8個月的「日內瓦2」和平會談,於22日正式展開,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抗軍首次在國際場合公開對話,但雙方言論都流於指責。敘利亞外長穆阿勒姆稱反抗軍為叛徒,而部分與會國「手上沾滿敘利亞人的鮮血」;反抗...
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發表了年度公開信,他預言2035年時,世界將不再有貧窮國家,全球70%國家的人均將達到或超過今日中國的水平,90%的國家人均將超過現在的印度。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則表示,「貧富是相對概念」...
有錢人最愛的瑞士銀行的秘密帳戶,不再是秘密了!時常出現於電影、小說裡的「瑞士銀行秘密帳戶」,在一般人眼中是有錢人、間諜、經濟犯存取不法利得與避稅的天堂。近年來卻因為受到美國政府與歐盟施壓,而在去年底前同意...
美國華盛頓特區22日舉行的「為生命而走」活動,在低溫下有數千位反對墮胎的民眾上街,呼籲美國政府撤回墮胎合法化決定,教宗方濟也同樣呼籲人類應該更珍惜生命。另外,公益團體「哥倫布騎士會馬瑞斯特」公布最新的民調...
「史諾登效應」在世界各地持續發酵,部分專家表示,中國高度懷疑美國科技公司都是監控計畫的一份子,向美國洩漏中國情資,使得美國科技業可能因此在中國蒙受巨大損失。IBM、高通和思科都在中國面臨營收下滑和訴訟纏身...
台灣薪資倒退20年,物價太高、薪水太低、買不起房子,青年對未來前途感到悲觀。JACSE外包網與扶輪社22日公布「台灣青年脫貧計畫大調查」,青年個人年收入新台幣30萬以下的高達58.4%,31至50萬元佔2...
土耳其總理艾爾段5年來首度前往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希望就土耳其加入歐盟再行探路。不過由於去年12月土耳其政府貪污醜聞仍成為各方關切重點,使其入歐盟之路更加困難,而原先土耳其文化、宗教就與歐盟不同的因素,更是...
巴西世足場館不夠使用,如何如期舉辦賽事?2016年巴西世足賽即將在6月開打,BBC報導指出,距離開賽只剩5個多月的時間,但巴西庫里奇巴世足賽館建設進度嚴重落後,屆時將有4場賽事可能無法如期舉行,包括西班牙...
教宗方濟將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同台,宣揚他們反抗普世貧富不均的立場。歐巴馬將於3月拜會教宗方濟,分析師指出,歐巴馬視解決貧富不均為其重要的施政目標,而教宗方濟一向關照社會上窮苦弱勢團體,兩人預計在3月將使用共...
美國巴納集團(Barna Group)發表一項最新民調,顯示青少年支持死刑的比例逐年下降。贊成廢除死刑的組織代表指出,因為人非聖賢,死刑的執行更應該謹慎,曾做過類似民調的德州大學學者則表示,雖然許多人厭惡...
2014年氣溫將更加炎熱!本週北美再度受到極地渦旋侵襲,冰天雪地有如電影「明天過後」般真實上演,台灣也面臨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但《時代》雜誌報導指出,北半球的嚴寒只是短期現象,長期而言,全球平均氣溫仍呈現...
懷胎期間等不及想看寶寶一面的父母親,現在拜科技所賜,可以提早看到甚至摸到自己寶寶立體的模樣。美國廠商推出3D列印胎兒服務,可以選擇任何姿勢與膚色,一組要價逾台幣1萬元。日本廠商則在去年推出列印寶寶臉部的服...
美國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遊客?根據多家旅遊網站所做的調查,美國人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差勁遊客」,原因包含了粗魯、吵鬧等原因,中國的「土豪」遊客則因「缺乏素質」名列第二。然而,《外交政策》期刊指出,看似紳士和浪...
南歐將興建500多座水壩,恐摧毀當地生態。在水利資源豐富的區域,建壩往往是最佳的電力來源。據德國《明鏡週刊》報導,德意志銀行、世界銀行和歐洲重建及發展銀行在東歐地區挹注鉅額資金,計畫興建570座大型水壩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