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防災手冊沒教民眾如何辨別假訊息,後續版本應改善!」綠委蘇巧慧24日質詢時指出,此手冊雖將各種防災資訊整合,卻沒有教民眾如何辨別錯假訊息,且如今手冊推出也面對大量誤解,內政部與國防部應努力澄清;但藍委張智倫指出,防災手冊2個APP、同一避難場所顯示的收容人數不同,應設法統一以避免搞混。
加強辨識錯假訊息
政府近日花費6450萬元發放《台灣全民安全指引》,但引發不少爭議,因此立法院內政委員會24日邀請內政部長劉世芳與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備詢。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詢問,發放這本手冊的目的是什麼?柏鴻輝回答說,是為了讓民眾對於天災人禍做好更多準備、增加社會韌性,並將各類防災資訊統合在一本手冊中。
蘇巧慧詢問劉世芳,過去內政部在網路上有地震與消防指引,為何還要發放紙本?劉世芳回應說,要避免數位落差,讓更多民眾可了解相關資訊。蘇巧慧表示,兩個部會說明得很清楚,但如今手冊上路後引發不少批評與錯假訊息,包括「發放手冊就是代表進入戰時狀態」、「不投降不是負責任政府該做的事」等,相關部會要如何處理?
柏鴻輝回應說,歐洲在俄烏戰爭以後,也有制定防衛手冊,尤其面對強敵與天災下,應該對各類情況進行推演。蘇巧慧指出,她很認同國防部相關理念,但手冊似乎缺乏教導民眾如何辨別錯假訊息,國防部相關的回應早就應該寫在手冊裡,能減緩目前手冊發放後,有關手冊許多錯假訊息的流傳。
APP避難人數有落差
但國民黨立委張智倫指出,他測試手冊內兩個APP後,發現警政系統APP沒有離線地圖功能,但消防系統APP有。此外,兩個APP為何在同一個避難所顯示的收容人數不同?例如立法院附近的收容所,消防APP顯示是1416人,但警政APP卻只有645人?
警政署官員回應說,消防署是用經緯度計算,警政APP是用在地警政的資料分開計算。劉世芳則說,只要遇到災害,若外面有貼上「防災避難場所」指引的地方,依照《民防法》規定,除了給本來在建築物的人避難以外,也要給外面逃進來者避難。但張智倫仍建議內政部,要處理人數落差問題,避免民眾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