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笑話說,有個女孩子拿著一個包裝精美的箱子,到便利商店要寄,店員問她裡面是什麼東西,女孩說,裡面是空的。店員覺得很疑惑,問為何要寄?又為何要包裝?女孩說,她寄的是「一箱情願」。
包裝的保護與美化
許多物品在販售或贈送時,都會給予「包裝」。包裝基本上有「保護」的作用,有時相當程度,也有「美化」的功能,吸引購買者或讓受贈者產生好感。
但包裝必須適度,過當的「美化」效果將適得其反,甚至可能會形成「陷阱」。最輕微的陷阱,當然是物品因為包裝細緻而讓人有所期待,結果去除包裝後,裡面物品卻看起來不過爾爾,所以覺得失望。
箱子中裝的,如果是恐怖物件,或甚是定時或不定時爆裂品等的,那就很可能引發災難,是嚴重的陷阱。
包裝內常見詐騙
實體物品可以包裝,包裝也可以運用在抽象或無形的東西上。例如實際上是要滿足私慾,卻「包裝」成為彰顯公義,這種現象在社會上相當常見,也是很容易讓涉世未深者,掉落其中的可怕陷阱。
有時包裝真的非常細緻與精美到讓人傾倒了,即使是經驗豐富者,也會在無法察覺異樣中遭到詐騙。數年前,號稱一滴血可以檢驗三百種項目的Theranos公司詐騙事件,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台灣這些年詐騙橫行,甚至被外人稱為詐騙之島,實在是國家之恥。詐騙如何得逞,當然要包裝,包裝手法五花八門、日新月異,其所以讓某些高等知識分子也逃避不了,原因就是過程中會設下種種「陷阱」,讓人越陷越深、無法脫困,終於落得被吃乾抹盡的悲慘下場。
避開陷阱靠智慧
雖然有一些衛道人士,反對亂世用重典,但詐騙案件量刑過輕,也的確是詐騙之所以橫行的主因之一。而即使多數詐騙並未直接傷人,但財損後,債臺高築或對未來完全失去希望,也的確是會逼人走上絕路。稍早前就有數起活生生的悲劇發生了,有關單位,真的不應該再繼續因循苟且下去。
當然,要如何避免被光彩奪目的「包裝」表象眩惑而誤入「陷阱」?始終考驗著世人的智慧。但人必須虛心、謙卑,知足,永遠是自我保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