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有限、儲能成本高 童子賢仍主張核能

呂翔禾 2025/10/15 15:04 點閱 360 次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15日在論壇演講旁徵博引,呼籲政府仍需考慮採用核能。(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15日在論壇演講旁徵博引,呼籲政府仍需考慮採用核能。(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台灣沒有中國、德國那麼多的地,太陽能、儲能也非完全永續,盼政府仍考慮發展核能!」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15日於「零碳永續高峰論壇」中強調,台灣有75%碳排來自發電與運輸,未來希望強化交通運具電氣化,從產業節電,還有從高碳排產業減碳,多管齊下,才有機會順利減碳。

低碳佔比遠遜世界

童子賢表示,台灣曾經63%電力是由水力與核能組成,此外台灣近年來的電力成長已經趨緩,AI造成的發電成長沒有想像中大,但台灣的低碳能源佔比太低,僅有13%左右,但全球平均有41%、中國有41%、美國有43%、歐盟有71%,且歐盟除了水力以外,有很高比例是核能,但台灣只要聽到核電超過10%就很害怕,其實沒有必要。

「台灣沒有內蒙、青海與新疆那樣廣沃的土地!」童子賢說,這三地的土地面積是台灣的99.5倍,才讓中國目前有10%的太陽能發電、11%風力發電。此外,過去大多認為綠能會循環,「但永續的是太陽、不是太陽能板,」童子賢說,太陽能板打不過中國,且材料最多只能用30年、夜間也無法支援,因此要謹慎思考太陽能的佔比。

儲能廢棄物難處理

對於儲能可以強化綠電使用效率的說法,童子賢說,鋰電池可充電次數有限,最有效率的運作8到10年,儲能就會沒有商業價值,之後廢棄物處理的價錢與污染恐是天文數字。他強調,核能使用土地小、不排碳、非間歇發電且能源韌性佳,且多國已經倡議要增加核能發電3倍,盼台灣能追隨國際潮流。

「台灣有75%碳排是用在發電與運輸!」童子賢認為,未來在產業與運輸上減碳才是大趨勢,家戶節電、不吹冷氣,反而在健康方面容易有更多社會成本。他指出,半導體產業的排碳量比起中鋼等石化與高汙染產業仍低,未來要強化相關產業減碳,還有交通運具從公共的無碳化也要進步到個人運具的無碳化。

我國減碳速度太慢

童子賢提醒說,燃煤發電以大氣為垃圾場,近年來PM2.5的濃度比過去還要高5到6倍,住宅碳排佔比僅19%,政府減碳要減對方向,若不加速減碳,除了道德壓力以外,也恐面臨國際徵收3千到8千億元的碳費,台灣人年均碳排仍高達1.2萬噸,減碳進度已相當落後,盼採用多元減碳方式加速。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