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醒報記者莊宇欽綜合報導】核子醫學掃描變便宜了!中國醫學研究團隊研發出全球首款「鈣鈦礦檢測器」,有助於核子醫學掃描更加精確清晰,並以更低價格給予患者最佳護理診斷。如今,這項技術正在商業化生產,未來可提供更多醫院擁有高品質的核子醫學技術。
首款鈣鈦礦檢測器
《SciTechDaily》報導,中國西北大學和蘇州大學開發出全球首款鈣鈦礦檢測器,其能夠精準捕捉伽馬射線進行SPECT掃描,並創建人體器官的3D圖像。對患者來說,鈣鈦礦檢測器擁有更快的掃描時間、更清晰的診斷影像,以及更低風險的輻射暴露。
長期以來,鈣鈦礦晶體在太陽能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未來也將在核子醫學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西北大學化學家卡納茨迪斯表示,該研究首次證明鈣鈦礦探測器能夠生成清晰可靠的圖像,有助於醫生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診斷。
蘇州大學化學教授何一輝表示,這項方法不僅提高探測器的性能,還提升精確度並降低生產成本,未來有更多醫院和診所能夠使用最好的成像技術。
醫療設備商業化
《科學日報》報導,醫生通常依靠核子醫學掃描觀察心臟泵血、追蹤血流,以及檢測體內深處的疾病,但現有的掃描儀器因價格昂貴而並非所有醫院都有使用。如今,鈣鈦礦檢測器讓核子醫學成像更加清晰,並更符合經濟效益與安全考量。
目前,西北大學衍生公司Actinia Inc.正將這項技術商業化,並與醫療器材公司進行合作,希望無法負擔昂貴設備的醫院,也擁有高品質的核子醫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