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DNA成功解密 有助增強糧食安全

莊宇欽 2025/09/02 12:39 點閱 268 次
番薯擁有六組染色體與高度複雜的基因組,要全面了解番薯的遺傳潛力,需要對不同地區的多個品種進行解碼。(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番薯擁有六組染色體與高度複雜的基因組,要全面了解番薯的遺傳潛力,需要對不同地區的多個品種進行解碼。(Photo by Louis Hansel on Unsplash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宇欽綜合報導】破解番薯DNA!長期以來,番薯攜帶六組染色體的基因組具高度複雜性,並阻礙了番薯品種的培育改良。如今,研究團隊成功將其染色體序列進行組裝,並為品種研究和性狀定位建立清晰的框架,對於培育抗逆性作物及因應糧食安全挑戰至關重要。

破解六組染色體

SciTechDaily》報導,番薯是全球數百萬人的主食,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其中,紅薯能夠抵禦極端氣候,對當地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如今,科學家成功破解其複雜的基因組,並揭示其詳細的演化過程,作為指導未來作物改良的珍貴資源。

對此,相較於兩組遺傳染色體的人類,番薯攜帶六組染色體,這種稱為「六倍體」的情況使得解讀其基因組變得特別困難,長期以來阻礙番薯品種的培育改良。如今,美國博伊斯湯普森研究所張軍飛教授團隊克服了這項挑戰。

坦尚尼亞非洲紅薯

Earth.com》報導,博伊斯湯普森研究所團隊致力於建立基因組資源,近期繪製出非洲紅薯品種「坦尚尼亞」的完整染色體圖譜,顯示其由厄瓜多野生品種和中美洲近緣品種混合培育而成。此外,該團隊組裝了所有六個基因組複製的染色體序列,並為品種研究和性狀定位建立清晰的框架。

事實上,該團隊利用最先進的DNA定序結合其他技術,首次完整解析「坦尚尼亞」的基因組,該品種因其抗病性和高乾物質含量而在非洲廣泛栽種。然而,要全面了解番薯的遺傳潛力,仍需對不同地區的多個品種進行解碼。

這項研究成果不僅是一個學術里程碑,也讓育種人員可以更有效識別決定產量、營養成分以及抗旱抗病等關鍵性狀的基因。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