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不認識的新越南》

醒報編輯 2025/08/04 17:56 點閱 323 次

臺灣和越南是二個往來非常緊密的國家,許多企業到越南投資,許多臺灣人外派到越南工作,也有很多越南配偶移民到臺灣,落地生根。然而,我們對於越南的認識,是否還停留在穿奧黛戴斗笠的美女、越戰留下的地道,以及越南河粉?越南經濟成長飛快,如今的越南已換上了一副年輕的新面貌。
  
本書作者旅居越南多年,深切感受到越南近年來現代化的腳步加快了。以臺灣人的視角,作者在書中帶我們體會新越南的現代面貌、年輕族群生活,並整合當地重要的傳統習俗,搭配超過200張照片,讓你身歷其境感受到飛躍的社會氣氛。無論你是想到越南工作、生活,或只是旅行,這本書帶你了解最新的越南社會,人還沒到越南就已經是個越南通了。

行車經過越南街頭巷尾,常會看到有人在路邊烤肉,一個小小的烤台,在清晨、正中午、傍晚抑或夜晚,香氣四溢。

那就是2016年突然在國際爆紅的烤肉米線Bún chả。許多人坐在矮凳上享用,一盤米線、一碗肉湯、一大籃生菜,一整份享用下來既填飽肚子又簡單清爽。

歐巴馬烤肉米線

講到越南美食,第一個映入腦海的是河粉,但在2016年五月,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造訪越南後,烤肉米線像是推開了國門,讓世界看到越南。另一位與歐巴馬一起吃晚餐的已故美食家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才是真正懂烤肉米線的專家,在他的節目中介紹了這道美食,讓世界認識了它和越南。懂吃的波登選了香蓮這家店,也是河內的知名老店。

烤肉米線這道菜好不好吃要看兩大重點:湯頭、烤肉。就如河粉一樣,湯頭各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米線則依個人需求加入湯汁裡;烤肉則要看火候。烤肉有兩種,一種是豬肉塊,一種是豬肉片,香蓮這家老店兩種都有,有些店家只有烤肉塊而沒有肉片。沒有一定標準,只關乎個人喜好。

香蓮店家聲名大噪

香蓮在兩大名人造訪後,立刻聲名大噪。店家後來改了菜單,特別推出「歐巴馬套餐」—烤肉米線、炸春捲與一瓶啤酒,顯目地放在菜單最上排。另外,他們坐過的位子也用壓克力板框住,不再讓其他顧客坐了。牆上掛著當時的照片,這也使得香蓮後來變成觀光客遊河內指定的景點之一。

香蓮在2023年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薦,除了烤肉米線外,烤肉串也是大受推崇。其實烤肉米線隨處可見,更道地的吃法是坐在路邊藍色的塑膠矮凳享用。另外,關於歐巴馬和波登,以及當時店內的客人,也有一些有趣的傳言:那天店裡的客人都是安排好的維安人員,沒有真正的客人。因為從當時乾淨整潔的店面、客人體格來看,都和日常景象格格不入。

但不管怎麼樣,歐巴馬的訪越行程選擇了貼近民生的平價小吃,這一舉動不僅拉近了越南與美國的距離,也打破了越戰後長時間的隔閡。看得出來他的幕僚做足了功課,讓2016年這次的訪問成為一段美食與外交完美結合的佳話,也讓越南的烤肉米線自此登上國際視野。

珍珠奶茶臺灣化

手搖飲在2010年以前就進入越南市場,由珍珠奶茶打頭陣。2010年以後,開始出現有規模的連鎖手搖飲店,後來價格高昂的精緻手搖飲也發展了起來,在一碗河粉和一盤炒飯都約五、六十塊臺幣的越南大城市,一杯精緻手搖飲的價格有時候高達八、九十塊臺幣,但仍然大受越南年輕人的歡迎。

紅了十幾年的手搖飲,從珍珠奶茶到黑糖珍珠奶茶,再到奶蓋茶,如今每家店都有不同的招牌飲品。越南的手搖飲文化蓬勃發展,其中不得不提到臺灣的影響。越南主打珍珠奶茶的店,常見到斗大招牌上標明著「臺灣珍珠奶茶(Trà sữa trân châu Đài Loan)」,鼎茶、貢茶、鹿角巷、歇腳亭、老虎堂、一芳等臺灣品牌紛紛進駐越南,且每每總能帶來一股風潮。現在的甜度、冰塊的調整也很臺灣化,遙記十年前越南的奶茶每杯都是甜滋滋的,讓來自「手搖飲總部」臺灣的我嫌棄到不行。

「超大杯」手搖飲

另外,臺灣的「超大杯」手搖飲在這幾年也成功打入越南市場。越南的手搖飲一般比臺灣的小杯,越南的大杯等同於臺灣的中杯,因此過去在臺灣跟越南學生去喝手搖飲的時候,學生常要求兩人喝一杯,說是喝不完。現在越南已經可以看到超大杯紅茶的蹤跡了。

越南大城市裡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手搖飲品牌推出,有臺灣的,有中國的,也有越南本土品牌。這些品牌不斷推出各種創新口味的飲品,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加上外送平台Grab 和ShopeeFood 的外送費低,促銷期間有時還免運費,大大提升了手搖飲的購買力。

這些手搖飲不僅滿足了年輕人對新奇口味的追求,也成為他們社交生活的一部分,跟室友或辦公室同事約著一起訂飲料的文化也在越南興起了。當喝手搖飲變成生活常態,對於還在大學就讀的學生和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來說,一杯七、八十臺幣的精緻手搖飲也算是一種經濟負擔。

因此,就出現一些年輕人以奶茶代飯,拿買飯的錢去買手搖飲的現象。我辦公室的越南年輕雇員,常常就是用一杯手搖飲取代午餐,他們的解釋是喝手搖飲又開心又有飽足感,何必吃飯呢?

中秋節要提燈籠?

越南有些節日名稱跟漢儒文化圈一樣,但節日內涵卻不一樣。其中最特別的是中秋節(Tết Trung Thu),這一天雖然不放假,卻是充滿童趣的節日。越南的中秋節也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除此之外,中秋節也是另一個兒童節(六月一日為國際兒童節)和元宵節的重要日子。

當天爸爸媽媽一定會帶孩子出去走走,為孩子買上一支五角星燈籠,也有孩子會戴上可愛的動物面具,手提燈籠。有些家庭還維持著手作燈籠的傳統,也有少數人會自己做玩具。

為什麼越南人中秋節要提燈籠?中秋節在八世紀始於中國並傳入越南,在法國殖民時期,法國政府為防止越南人藉著慶祝中秋,而爆發革命活動,因而禁止大人的舞龍舞獅及各項活動,只准許兒童參與慶祝活動。因此中秋節便成了越南的兒童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孩子們都會吃月餅,拿著燈籠出門去慶祝屬於他們的節日。

越南重要的節日

雖說這天是兒童節,但也是家人凝聚情感的重要日子。在中部的城市會安,每逢初一、十五的放水燈活動,在中秋節這一天會擴大舉行,整個小鎮的水面被順水漂流的水燈點綴,期許心上念想的人平安健康,讓古色古香的舊城蕩漾著溫馨安詳的浪漫情懷。

清化以北的城市,則保留了唱軍鼓調的傳統,每到中秋節這一天,男女雙方各組一隊,手持鼓樂和唱,兩隊以歌唱問答的形式你來我往。北寧省裴社村致力保留這項傳統傳承,期望未來年輕人可以將越南的傳統藝術與文化發揚光大。

春節、元宵與中秋是重要的節日,端午節、清明節則是節氣。對越南人來說還有更重要的節日—農曆三月十日雄王節、四月三十日解放日,以及九月二日國慶日,這三個節日都是國定假日,對於國家與國土開創有著崇高的精神象徵,各地會舉行慶典與紀念儀式,提醒越南人先祖烈士對國家的犧牲奉獻。另外,五一勞動節越南也實行放假,感謝辛苦的勞動階層的付出。

順帶一提,雖然上面的節日都很重要,但是對於占全國13%人口的少數民族來說,他們只慶祝國家節日,其他民俗節慶幾乎完全不知道。少數民族有著自己的節慶。我有些學生在臺灣念書,四月時請假回國過清明節,這是他們的地方習俗,所以即使才剛開學一兩個月,還是會買機票回去過節。也有的學生從來沒過過農曆三月三日的寒食節。由此可見,越南國土狹長,民族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在與越南朋友交往時,務必要多加了解各地文化,並予以尊重。

越南友善育兒環境

我一年回臺灣三、四次,大多都只有我和女兒母女倆。自從有女兒開始「伴遊」後,每次到機場畫位時,都默默祈求旁邊坐的是越南人,因為越南人對孩子有超高的忍耐力!當臺灣年輕人和臺商大哥對「歡」到不行的小屁孩大翻白眼時,越南人反而是無限包容,溫柔的眼神盡是疼惜,會站在父母的視角以同理心問候及幫助,讓無助的媽媽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越南人對孩子的包容力來自於傳統的大家庭文化。在越南,家族成員的感情緊密,要是家裡有孩子,大家都願意分攤養育孩子的辛勞,並覺得照顧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常常會聽到「我姪子生病了,我要回家照顧他。」「我(堂或表)弟弟妹妹來城裡讀書,我每天要煮飯給他們吃。」且這些話非常可能出自於一個高中生或大學生。

當他們說照顧孩子,那絕對不是照顧一、兩個小時,累了就還給父母,而是照顧一整天,甚至是照顧到他們長大!由此可見,越南是全民養孩子的國家,所以不管是已婚未婚,大家都有育兒經驗,都知道照顧孩子不容易,孩子有時候就是講不聽,不會說話的孩子只能以哭來表示不舒服。

因此,當大家看到亂發脾氣、哭個不停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我懂,孩子就是這樣」的態度,相較於有一部分的臺灣人將孩子吵鬧完全歸咎於父母的失敗教養,越南的育兒環境似乎較為友善。

育兒生活的支持

我有一位臺灣朋友,曾隨著韓籍老公到越南工作定居,同樣有孩子的我們,對於越南餐廳店員熱愛幫忙哄孩子、孩子在外不明就裡哭鬧父母也不會遭人白眼,而感到幸福。

雖然,我們也同樣擔心越南的空汙和不乾淨的水質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抱怨越南的嬰幼兒用品價格因為關稅高所以很貴,同樣覺得陌生大爺大媽老愛提醒小孩穿太少很煩,但至少在這育兒友善的環境裡,爸媽會感到相對輕鬆和放鬆,這種包容與善意,是在充滿考驗的育兒生活中很重要的支持。(宇欽/輯)

《你還不認識的新越南》
作者:Click-Vietnam點點越南
出版社:真文化

其他書訊:

《中國的亞洲主義:東亞的共識還是戰爭催化劑?》
作者:史峻
出版社:臺灣商務

當帝國崩潰、列強環伺,面對百年屈辱與國土喪失,中國知識分子在廢墟中尋求出路。他們從日本「脫亞入歐」後孕育出的「亞洲主義」中,看見東亞團結的可能,也嗅到了強權政治的野心,更將之作為亞洲對抗西方秩序的起點。從引介日本論述到建構本土思想,中國知識界將儒家倫理、種族觀與現代民族主義融合,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亞洲主義觀點。

「亞洲主義」雖曾沉寂於歷史,但其核心理念已悄然重返當代中國的外交語言。從倡議「命運共同體」到強調協助發展中國家,中國正以新的語彙延續過去的思想脈絡。若要理解今日中國的區域構想與全球戰略,追溯這段思想的歷史源流將是關鍵一步。

《是思考,還是想太多?》
作者:冀劍制
出版社:商周出版

大家都強調要會思考,但思考究竟是什麼?其實,每個人都有思考能力,只是好壞不同。「思考」與「空想」到底哪裡不一樣?怎麼想才不會「想太多」,而是想出「有意義」的事情?遇到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掌握了思考方法嗎?

本書改變以往直覺或未經檢視的思考模式,養成重視思考、樂於思考、主動思考的習慣,擴展批判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日常基本推理、生活語言邏輯化、論證分析,到謬誤訓練、認識重要思考型態、克服阻礙思考的障礙,融入生活中應用,有助於學科學習、認識自我與人際關係,踏上思考成長之旅,展翅高飛!

《94歲阿嬤的專長是自拍:我的暢快獨居生活》
作者:西本喜美子
出版社:大塊文化

要開始做一件事,年齡一點也不是問題。只要有想做的心,就勇敢去嘗試吧!西本喜美子,朋友都叫她喜美醬。她72歲接觸相機,74歲學電腦,自己摸索修圖技巧,創作出超搞笑幽默的自拍傑作。透過各地展覽及IG宣傳,使她成為日本有名的阿嬤攝影師。

即使已經90幾歲,一個人獨居的喜美醬依然熱愛攝影,並樂於與攝影教室伙伴交流。透過相機,她全心享受人生,拍自己覺得有趣的作品,她也表示攝影有助於預防失智症。本書收錄了喜美醬至今累積的著名攝影作品,並以散文分享她的日常生活與長壽祕訣。書中還公開了「喜美醬風格照片後製技法」的技巧與創作過程!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