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急診危機需經費孔急 預算分配應以國人為先

醒報編輯部 2025/02/24 17:13 點閱 115 次
急診爆發擁塞危機,彰基醫院急診部大爆滿,浮現病床荒危機。(圖:彰基醫院提供)
急診爆發擁塞危機,彰基醫院急診部大爆滿,浮現病床荒危機。(圖:彰基醫院提供)

急診爆發擁塞危機,衛福部長邱泰源緊急召開應變會議,他強調針對急診住院配床比例,已經拜託各醫院做最適當、靈活地調整,並請健保署盡快研議,給予足夠的鼓勵措施,以及落實分級醫療,讓急診更有戰力來照顧病人。

其實從這幾句話就可以看出,衛福部不但沒有提前發現問題,就連現在的狀況都只能用精神喊話來因應,對於急診爆滿的情況完全拿不出國家級的解決手段,還是只能由各地醫院自行調配床位跟人力。

衛福部反應太慢

對於急診擁塞,急診醫學會已經很明確點出問題,大致分為兩點,第一、短期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壅塞時開放各病房彈性接收病患、列管加護病房床位,第二、中期請政府長期應建立急診緊急狀態應變機制,編列公務預備金,並調整健保支付政策。

其實,病床調配只要政府允許,醫院本身都可以做到。政府應該做到的是後者,但不論是緊急應變機制,或是增加預備金跟調整健保,都需要曠日廢時的長期操作。現在才要做,只能說緩不濟急。

健保是滿意度最高的政策之一,之前或許是因為民意跟選舉的壓力,政府對於健保是否提高繳費比例始終裹足不前,其實民眾並不反對合理的分配,但是政府也別忘了其實稅款有高額超收,如果可以挪用,對當前的醫護狀況幫助很大,另外特別預算也可以視情節重新編列,這些規劃拖延至今,還要急診學會跳出來反應,實在說不過去。

健保給付應合理化

醫院的待遇不合理,行之有年。以病房護理師為例,顧一床一整天三班24小時,健保給不到800元,平均一位護師拿不到300元。那為什麼不提高待遇?
因為急診部門在醫院當中就是不賺錢的,醫院收入除了常規性的檢驗檢查 ,最大宗的收入主要靠重大手術跟診療費,急診不會有特別的處置手術,診察費也不像門診可以批次衝量,也難怪急診部門人滿為患,基層醫護還會抱怨得不到足夠資源。
醫院在分配預算上,為什麼不敢重金加碼在急診部分,這又必須談到衛福部推出的新政策「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也就是為了控管健保花費,要求各醫院門診減量。因為健保總額是匡列預算金額,醫療事後論點數計算,服務爆量、點值就會稀釋,醫院為了不超收病患,甚至有醫院打算減少門診,讓病人掛不到號。

問題是,急診不能拒收,也就成了點值稀釋下最大的犧牲者,政府的政策逼得醫院降低服務,這種反向淘汰當然會造成醫病問題。

預算分輕重緩急

衛福部公布的2025年全民健康保險總額預算為9286億元,成長率為5.5%,是歷年來成長金額最高的一年。2025年維持2.04個月的安全準備金,所以費率維持以往5.17%,並沒有調整。其實現在的健保要應對的危機很多,今年主要針對人口老化跟新醫療科技,包括加速新藥導入共計81億元;罕病、血友病專款180億元;偏鄉醫療服務39億元;精神科長效針劑藥費31億元;以及擴大在宅急症照護93億元。這些每一樣都很重要,因此在預算上適當加注是全民之福,不但不該減少,還應該鼓勵繼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