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使命為中心的人生》

醒報編輯 2024/12/29 18:54 點閱 203 次

本書譜寫了一段以使命為中心的人生旋律。它描繪神如何與我們相遇,激勵我們前行,並深深吸引我們向祂靠近;它講述了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的生命,以及在破碎之地,發現恩典所帶來的希望之徑!

本書課程從大使命的「起點」,探索信仰的「身分」,陪伴我們體驗生命的「改變」,實踐謙卑的「服事」,以及面對「苦難」與「悔改」自省……,每堂課融合經文、文章和短文,幫助我們堅立在基督國度中的角色,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僅要學習使命本身,更要學習如何始終定睛於耶穌,以及祂救贖的大能。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以弗所書3:20-21)

我何以至此?

凌晨三點,四周漆黑,我步履蹣跚地爬上非洲第二高山。在過去的四十八小時裡,我經歷了被搶劫、雨淋以及與一位酗酒的導遊發生了一場緊張的互動。我身上又髒又冷,感到十分疲憊,像沒有攝入足夠的咖啡因。旅途還沒有過半,此時我無比想家,渴望著舒適、溫暖。

走在肯亞的山路上,舉步維艱,石塊和鬆散的岩石不時地往山下滾落。我祈禱自己不要像那些散落的石頭一樣跌落下去。心裡一遍遍問自己:「我何以至此?」重要的是,你可知道,我並不是最具體育天賦或崇尚冒險的人。

對世界的熱愛

我童年最早的記憶之一,就是在足球場上,我只留意腳下的雜草,對周圍的活動毫不在意。我不是登山、划獨木舟選手,也不是合適的人選來回答母語不是英語且喝醉酒的公園導遊。我是一個鍾愛拿鐵咖啡(latte)、修趾甲、依賴互聯網的人。

我愛家,喜歡居有定所,重視家庭和傳統,喜歡生活井然有序、有節奏、有指望。然而,儘管我如此愛家,卻傾心於世界的美麗與多樣性,並且為著世界上到處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感到極度痛心。

對世界的熱愛多次促使我離開家。機遇、興趣以及我所堅信的使命匯聚在一起,使我在過去15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東非度過,特別是在烏干達、南蘇丹,現在是在肯亞。

荒野中家的味道

每一個地方,起初我只是一名過客,最後那裡卻都成了我的家。我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節奏和指望。與此同時,我也面臨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比我原初所想的更加破碎,而自己也是充滿了恐懼,並沒有像我常想的那樣友善或稱職。

事實上,我既可能把事情搞砸,也可能會有幫助。攀登一座山看起來很難,但要改變充斥著貧困、創傷和失喪的地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相信全能的神,他可以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可以從石頭中產生水,讓死人復活,使萬事萬物更新。他的作為總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是一位復活的神。

這位神也愛貧困和被冤枉的人、憂慮和孤獨的人、沮喪和憤怒的人、罪人和陌生人以及聖徒。他知道我們對家的渴望,並承諾為我們預備一個地方。作為在他裡面重生的人,我們有一個使命,就是將神的愛帶到那些充滿貧困、不公和被遺忘的地方。我們要為荒野帶來家的味道。

神恩典重新調整

我並不是說,你需要搬到烏干達或南蘇丹(儘管也許你應該考慮這樣做)。我也不是說,你要成為一名宣教士,放棄你的財產或者開始全時間傳道(儘管我本人不排斥這麼做)。

我想要說的是,神的恩典重新調整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擺脫自己,走向那些需要接收看似仍不可能的東西的人。矛盾的是,走出自己時,我們仍從自己身上得到很多,因為神以新的方式與我們相遇,他向我們傳遞他愛我們的好消息。

我的一個朋友開玩笑地說:「我當初要成為一名基督徒並尋求神對我生命的呼召時非常緊張,因為我知道神會呼召我放下一切,搬到非洲的中部去。」

我無法反駁那樣的擔憂,因為當神開始在我生命中做工時,我確實放下了一切,搬到了非洲的中部。我仍然四處看看,想知道我是怎麼到這裡來的。但我也知道,在破碎的地方找到生命是神賜給我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神救贖的新作為

神為你準備的禮物可能與我的不同。但恩典、愛和使命都交織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因此最重要的是,要關注神聖靈是如何呼召你、並如何把他的恩典、愛和使命帶入你的故事中。

如果我說,我不希望你因為我攀爬一座具有挑戰性的山峰而對我印象深刻,這是在說謊。我內心的一部分也希望你看到,在不公平、貧困地區工作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冒險,充滿成就感和顛峰體驗。

然而,在十多年的國際事工中,我學到了生活也是有季節性的,包括低谷季、荒漠季、懷疑季,有時還有死亡季。並且往往是在這些不起眼、毫無生機和充滿悲傷的地方,神向我們展示了他救贖的新作為。

陷入低谷之中

在攀登肯亞山一年之後,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某種低谷之中。我在南蘇丹所做的許多工作似乎都在分崩離析:我曾經工作過的城市變得不穩定,我曾關懷過的人逃離家園,其中一些人已經去世。

我從肯亞回到美國呆了一段時間。這期間,我重新聯繫了一些老朋友。他們在我在東非摸爬滾打的時候,就已經修建了漂亮的房子、組建了家庭。我感覺這與我形成了成鮮明的對比,因為我所有的財產也就只能塞進兩個行李箱。

我為在貧困和不公地區工作的複雜性深感沮喪。我想知道這一切是否值得。當我看到了我自己的國家充滿種族罪行和不公,當我讀到有關那些試圖在非洲提供幫助的人實際上卻造成傷害的文章時,不禁想知道我們是如何一錯再錯。我想知道我是否是在一味地追求登頂體驗,卻忽視了事情並沒有變好這一現實。

神恩典的反思

我渴望回家,但我不知道如何找到它。就在我思鄉之情陷入低谷的時候,神賜下恩典,允許我寫下這本書。

它是神恩典的提醒,那恩典伴隨我登上高山,也伴我於谷底。這恩典比我想像的更寬廣、更美麗。它與我或我們相遇於信心與疑問之中、冒險與平凡之中、客廳和地極、高山和低谷之中。

你也許在想,神的恩典是如何重新指引你的生活,也許你正在尋找在你所在的地方活出使命的含義。也許你正在考慮踏入貧困或不公的領域,無論是在城市的另一邊還是地球上的某個地方。也許你已經在這些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仍想知道自己是如何來到這裡或者什麼會支持你繼續走下去。也許你正在想這一切是否值得。

領受恩典的前進

我反思這些同樣的問題時,就會浮現這樣一個模式:當我們的生命經歷神的恩典時,它賜予我們自由無懼地離開舒適圈走向這個世界;但是,進入一個貧乏的世界也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掙扎,這促使我們更加親近神,並以新的方式更多地領受他的愛,進而激勵我們走向那些渴望瞭解我們所領受的恩典的更遠地方。這個模式周而復始不斷重複。

這本書是關於以使命為中心的人生的節律。它講述的是神如何與我們相遇,推動我們前進,給我們慶祝的理由,並把我們深深吸引到他那裡。它講述的是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以及在破碎之地發現恩典時所帶來的轉變。

攀登肯亞山之旅

凌晨三點,我正在攀登肯亞山,想知道自己是如何來到這裡,碰巧抬頭仰望。這次登山之旅,我經歷了自己的需要和世界的不公,這是前所未有的。

但不知何故,那一刻我充滿了喜樂。也許是因為在這樣的海拔高度氧氣稀薄,我沒法像往常一樣清晰思考。但我相信,這喜樂是來自於在最艱難的掙扎中經歷到神最豐盛的恩典。

當抬頭仰望,我看到一小群朋友。他們曾同意和我一起加入到這一瘋狂的活動中,儘管我們當中沒有人想到實際上在報名參加什麼。

我知道,我們共同經歷著呼吸的挑戰、休息、鼓勵和歡笑。我抬頭仰望,看不到山頂,因為四周仍然漆黑。但是,因為前一天我曾透過雲層瞥見了它,知道高處就是這次攀登的終點,而傳言說我們會看到赤道降雪的奇蹟。

我仰望星空,看到了繁星閃耀,離我如此之近,感覺幾乎可以摸到它們。正是因為我通常所依賴的燈光不存在,在深夜的漆黑中,我的道路卻鋪滿了意想不到的亮光。我和朋友們一起,被群星環繞,期待著黎明的到來。

我深吸一口氣,在黑暗中心懷感恩地邁出了下一步,因為知道我找到了回家的路。(宇欽/輯)

《以使命為中心的人生》
作者:貝絲妮.弗格森
出版社:基督使者協會

其他書訊:
《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不被AI取代的資訊判讀力》
作者:社團法人台灣放伴教育協會
出版社:一品

本書彙整國內外各種最新研究,提出「數位公民素養議題地圖」系統化分析包含虛假訊息、資訊判讀、社群成癮與焦慮等知識架構;更基於台灣放伴教育協會近年來在全台各地超過百所學校的第一線經驗,公開分享教案設計的心法與步驟。AI可能可以在很多地方幫助我們,但「批判性思考」是AI無法取代人類的最重要能力,這正是新時代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

這是台灣第一本從議題談素養的教育指南,切合當代最重要的數位公民素養,融合議題專業與教育經驗,是老師好教、家長好用、學生好學的教學利器。不論你是學生或任何關心當前媒體與數位問題的人,你可以透過本書了解這個議題最新的完整知識架構,培養自己的素養能力。

《片隅日本.旅繪時光》
作者:Ben Li
出版社:台灣東販

從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到九州,漫步日本巷弄間的書店、鐘錶店、理髮店、雜貨店、烏龍麵店、居酒屋等商店與老屋;即便是再平常不過的街景,也讓我想把它留在畫裡,細細感受悠閒自在的日常生活感。

在城市中旅行,作者特別喜歡在巷弄中行走,也因此常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風景。旅行會結束,記憶會模糊,但每當再次看到這些作品時,就會憶起那年的旅行和畫畫時的自己,而畫筆下的履痕彷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