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柯文哲案 各界應冷靜看待

醒報編輯部 2024/09/01 17:08 點閱 2414 次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移送北檢後聲請羈押,可以說是繼扁案之後,台灣最大的政治相關案件。尤其本報截稿時,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剛傳出身體不適,需要由救護車戒護送醫,就能看出從8月30日一早開始檢廉搜索,直到9月1日晚間八點才開羈押庭,對所有人來說都非常的煎熬。

本案不只國內矚目,就連國外媒體都大篇幅報導,AIT也來關切,如何讓全台灣看到司法的公正,不要讓政治介入干擾,是台灣當今最大的課題。

柯案非同小可

民眾黨為國內第三大政黨,黨主席柯文哲才剛在總統大選拿下三百六十多萬票
,他所代表的政治影響力絕對不可小覷。當然,我們對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的司法表現,其實是肯定的。畢竟從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遭到逮捕收押,雖然後來有交保,但著實讓人看見政府抓貪肅污的決心。

加上包括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國民黨立委鄭天財都同樣遭到起訴,看來確有除惡務盡跟不分黨派的作為。但是柯文哲的份量遠非前者可比,不能等量齊觀,忽視了此案後續的政治影響。

偵查全公開?

檢廉查案當然有其專業跟獨立性,外界不該輕易置喙。但是從這次查案,幾乎可以說是一邊偵訊,一邊外界媒體跟著大發獨家新聞,而且準確性極高。但是在這麼機敏的案件中,為什麼北檢對於偵查不公開會如此輕率打破原則,讓外界可以不斷得到訊息,難道不知道藉由各種管道的播送,這些訊息都不斷地激化各方群眾嗎?

譬如說柯文哲不滿偵訊站起來就要走,這樣的內容只會讓外界覺得柯文哲態度傲慢,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柯文哲身在北檢無法對外辯駁說明,這樣的散布到底是何居心?反而更易引起紛爭。

金額落差大

外洩的金額一下說是七百萬,後來變成一百七十萬。金額落差事小,關鍵是如果僅僅一百七十萬,跟應曉薇收賄金額傳出高達四千五百萬落差非常大,尤其以這樣一個大型的都更案。一百七十萬的金流到底算不是有力的證據,恐怕外界會有很多不同解讀。

尤其柯文哲妻子陳佩琪有解釋其金流,是否真的如檢方認為還是難以辨識?北檢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專業、不要外洩任何訊息,這樣外界才不用事事疑猜。畢竟這樣紛亂的訊息,民眾黨北檢外的三四百名支持者,怎麼可能會保持冷靜?因為檢方該做到的中立客觀都讓人起疑了。

手段要合理

檢方一旦發動,常人都無法承受,因為檢方可以採取的手段,往往超乎常人所想像,就算有律師陪同,面對北檢這樣的超級檢察體系,一般人在經濟、體力跟專業上難以匹敵。柯文哲從8月30日一早到現在9月1日,中間一度拒絕夜間偵訊,檢察官同意從凌晨開始休息三個小時,但是換算時間那也是凌晨四點,正常人的體力心智是否在凌晨四點可以清醒回答各種詰問?如果柯文哲不是特例,而是北檢查案的慣例,那恐怕更值得商榷。

各方都要自制

柯文哲不該有特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檢調相對也有專業的堅持,同樣不該跨越。民眾黨也要保持克制,在北檢場外,幾位民眾黨發言人直接嗆聲詢問的媒體,甚至扣以干擾記者會的大帽子。這幾位發言人都是記者出身,應該瞭解記者詢問天經地義,如果沒有讓記者問問題的專業與內涵,就不該貿然出面,以為召開記者會媒體就會像鸚鵡學舌一樣,照章轉述?

越著急的時候,越該要冷靜,怎麼會火上澆油,把第四權的媒體視為敵人,這樣如何讓民眾黨的聲音可以順利發出?只能說這次的事件,讓各界都顯露出自身的不足。

柯文哲的案件是否會上升到政治事件,有賴各方的專業與素養。最重要的心態是一定要客觀公正,同時理解政治的複雜,不要以為民心不能被撩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論是政府、民眾黨、媒體跟民眾,各方都要有一把尺,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