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動口與動手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4/07/30 13:30 點閱 2490 次
君子動口不動手,動口指的是辯論、講道理,動手則是拳頭相向。(網路截圖)
君子動口不動手,動口指的是辯論、講道理,動手則是拳頭相向。(網路截圖)

各種事業機構因為規模與功能不一,所以組織結構也有不同的複雜度,但整體來說,原則上都可分為「決策」與「執行」兩個層級。

決策者負責思考與規劃,所動的是「腦」,但需要透過「口」傳達出來,所以可說是「動口」的人,而相對的,執行方法雖然很多,但最常是由「手」來推動,所以執行者是「動手」的人。

決策與執行

決策者動口,執行者動手,是機構運作能否順暢與成功的關鍵,也是管理學上,經常被提出來討論的課題,比如說,決策很好,卻執行不力,該如何改善?或者決策並不妥適,執行者該如何提出異議等等。

機構如果規模龐大,階層複雜,某人在某件工作上,可能是決策者,換成別件事情,又變成執行者,也是頗為常見的狀況。但不論是動口或動手,都各有各的辛勞。動口者因為實際執行比較少,有時不免引起動手者議論:「他就只會動一張嘴,就叫大家跑斷腿!」。

動口者也應動手

如此說法也未盡公平,因為有些目前的動口者,也是經歷動手、再動手,然後部分動口的階段性磨練後,才抵達純粹動口的層次,並非一定不了解動手者的辛苦。

動口者最需要緊記在心、自我警惕的是:從動手者轉成動口者後,也許社會氛圍、倫理規範與法律政令都變了,動口者不能再以當年「我如何如何」的態度來對待當前的動手者。

有時,動口者也需要動手,特別是在某些具象徵意義的事工上,用「以身作則」來激勵人心。

動口與動手還有另外一種意義。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此處的動口指的是辯論、講道理,動手則是拳頭相向。然而,如今動口不動手,似乎再也不是什麼讓人尊重的道德標準了,從街頭巷尾到國會殿堂,從國內到國際,無論有什麼爭議或冤屈,一言不合就訴諸武力或戰鬥來解決的事情到處都是。

當君子似乎不再是光榮的事,為逞一時之快,或為滿足私慾,人們就都赤裸裸當起小人來。小人當道,社會怎能不亂,世界怎會不隨時都有悲劇上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