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肥胖卻代謝正常 健康不能只看BMI

簡嘉佑 2024/06/26 16:54 點閱 3041 次
BMI大於27,但身體卻沒有出現任何異狀,目前不少民眾已經有「代謝健康肥胖」的狀況。(Photo by Andre Pan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BMI大於27,但身體卻沒有出現任何異狀,目前不少民眾已經有「代謝健康肥胖」的狀況。(Photo by Andre Pan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即使BMI大於27,身體卻沒有出現任何異狀,這種現象在目前不少民眾中被稱為「代謝健康肥胖」。對此,學界意見各異,一派認為,不應僅以BMI作為健康的判準;另一派則說,代謝健康肥胖族群只是短時間內尚未出現疾病風險,並不代表健康。

對此,減肥名醫劉伯恩受訪時指出,把BMI做為健康的主要指標,確實還有檢討的空間,例如運動員,因為把肌肉量都列入計算,所以他們的BMI其實都很高,但他們卻很健康。他說,所以除了BMI,也要檢查體脂、血脂的數字,更要特別關注內臟脂肪過高的狀況,幾乎所有代謝性疾病都與內臟脂肪有關。

10億肥胖人口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022年有高達10億人有肥胖的問題,導致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大多數肥胖民眾都是因為過量飲食和運動不足而引起,目前大多數國家的公衛體系未能有效應對肥胖的狀況。

科學人》報導,研究發現,目前已有「健康肥胖」的案例,意味著儘管個案BMI超標時,但卻沒有出現血脂過高、胰島素抗耐性增加等症狀。

BMI標準待檢視

該現象又被稱為「代謝健康肥胖」(MHO),不少醫師因此認為,BMI指數作為健康衡量的標準,仍有有待商榷,如羅文大學家庭醫學科助理教授戈登就指出,「BMI 對預測民眾患病風險而言,並沒有多大幫助」。

然而,「代謝健康肥胖」者僅佔肥胖族群相當小的比例,不少研究人員更擔憂,「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被評估為代謝健康肥胖的民眾,後續也會出現慢性疾病」。例如,一項澳洲研究追蹤了數百位「代謝健康肥胖」的民眾,但約三分之一在五到十年後,出現了代謝不健康的狀況。

脂肪過量傷身體

英國代謝醫學醫師庫斯柏特森就指出,過量的脂肪會聚集於內臟器官,擾亂身體功能,該現象又被稱為「脂肪毒性」,不僅會引發胰島素抗阻,或慢性發炎。他強調,就算是BMI正常,但只要脂肪過量,還是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就算有著肥胖的外型,但仍會受到許多社會羞辱,」康乃狄克大學人類健康與家庭發展教授普爾就指出,體重羞辱已經成為公衛議題,造成這些民眾憂慮、焦慮,自殺的念頭,更導致他們採用錯誤的減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