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記者會半小時快閃 賴溝通美中不足

呂翔禾 2024/06/19 16:18 點閱 2048 次
總統賴清德雖有心召開記者會,但在內容上也許應更開誠佈公,才能取得更多民意信任。(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總統賴清德雖有心召開記者會,但在內容上也許應更開誠佈公,才能取得更多民意信任。(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特稿】總統賴清德19日召開上任首月的記者會,正式宣布成立氣候、社會與健康3大委員會。但如此重要議題的記者會,竟只預備了半小時,且只讓7家多為親綠的媒體提問。雖然比起前總統蔡英文相隔745天才讓媒體提問已有進步,但記者會不能為國人釋疑,誠意不足令人遺憾。

半小時很敷衍

賴清德19日召開上任滿月記者會,宣布要成立3大委員會,因應未來的挑戰。不過整場記者會卻只開半小時,且僅開放央廣、自由、華爾街日報、新頭殼、中央社、民視、TVBS等7家媒體提問,其中多數還是親政府的媒體,在格局上實顯雞腸鳥肚,缺少總統海納百川的氣度。

此外,有記者提問「朝野對立如此嚴重,總統是否打算召開跨黨派國是會議,邀請在野黨凝聚共識」時,賴清德僅表示「希望以特定議題為主,有委員會就已足夠」,但細看各委員會的副召集人,如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國安會秘書長潘孟安,還有行政院政委陳時中,均非在野或中立人士!

留下更多疑問

記者會結束後,同業們在整理報導時,多有不清楚「成立委員會的目的」還有「政策目標」的感覺: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是要讓2050淨零碳排提前達標?是否還堅持「非核家園」?成立社會韌性委員會要加強全民國防,但《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尚未修正,民眾依舊不清楚戰爭到來該怎麼辦?留下的似乎只有更多的疑問。

雖然賴清德在上任首月就召開記者會,在競選期間至今的受訪頻率,都比起相隔745天才給媒體發問的前總統蔡英文好了不少。但在記者會上,回答問題多無具體內容,敏感議題亦多閃躲,說詞又一變再變,如此舉行記者會也不過白忙一場。

急開記者會反顯倉促

若要真正展現誠意,未來相關國政記者會最好空出較多時間,讓媒體問到飽,政策傳達也要多點實質內容,使外界對賴清德有更多的了解與信任,如此豈不雙贏?

總之,以這次記者會的內容來看,似乎只是擔心外界質疑賴清德不受訪,以致匆匆開場記者會應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