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21日每日甘泉-一起讀新約(馬可福音四章1節到12節)

林意玲 2024/06/18 19:59 點閱 88 次

六月21日

讀經:馬可福音四章1節到12節

主題:撒種的故事

1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2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3「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5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7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
8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0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11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12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內容重點:撒種在何處,就知收成如何。

大綱:
一、落在路旁的種→被飛鳥吃了。路旁的心也指硬心,『道』無落腳之處,所以就被奪去。
二、落在土淺石頭地→發苗快、日頭曬乾了。要往下扎根,才能向上結果(賽卅七31);我們若要叫主的話在我們身上發生功效,便須讓主的話在我們的心裏能夠生根立基。
三、落在荊棘地的→被擠住不能結實。 「荊棘」:它是因人墮落,地被神咒詛而長出來的(創三17~18),象徵出乎天然生命的東西,包括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參19節)。我們的心,不能又愛神的話,又愛世界;一心兩用的信徒,不能達到成熟結果的地步。荊棘,沒有人撒種卻能長;貪財、憂慮、罪慾,不必人來教導,都是天然生下來就有的。

四、落在好土裏→長大結實30倍、50倍、100倍。
能讓神的話在心裏頭深深地往下扎根,心房有充裕的空間,能讓神的話向上生長,並且忍耐著結實。
五、用比喻的目的。「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種的』指主自己;『種』是指神的話,特別是指神國之道(參11,14節)。種子是有生命、能生長的東西,表明神國是屬於生命的範疇;而種子需有田地才能生長,這田地就是人的心(參15,17節)。「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因為屬血氣的人,不領會屬靈的事,並且也不能知道(林前二14)。此等不信的人,對於屬靈的事物,眼瞎、耳聾、心拙,這是因為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後四4)的緣故。「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神不是怕人悔改轉向祂,神乃是怕人從一樣好東西轉過來,卻仍追求另一樣更好、更屬靈的東西,而把神自己放在一邊。

啟示:讓我們耕耘土地,慎選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