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禁團令成惡意螺旋 重傷旅宿業者

簡嘉佑 2024/06/11 16:05 點閱 1871 次
桃園市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鍾炫時受訪時表示,雖然對桃園而言,國際旅客比較少,但陸客來台還是會有外溢效應。(桃園機場提供)
桃園市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鍾炫時受訪時表示,雖然對桃園而言,國際旅客比較少,但陸客來台還是會有外溢效應。(桃園機場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禁團令放寬不解禁,暑假檔期約有2萬名國人能赴陸旅遊,但旅遊業者仍喊苦,認為兩岸出現報復性禁團的惡意螺旋,已重傷我國旅宿產業。陸客來台觀光人數曾於104年達到343萬人次的高峰,如今已然斷炊,地方旅遊業者受訪時都興嘆,盼能政府儘速釋出善意,加速兩岸觀光交流。

禁團令放寬不解禁

去年底政府宣布將開放已禁4年的赴陸旅遊團,但今年2月7日政策急轉彎,再度祭出「禁團令」,不許招攬赴陸團,而且6月1日後通通不得出團,引發旅遊業者不滿,曾召開記者會痛批執政黨選前騙票。

後續,行政院適度放寬赴陸「禁團令」,觀光署長周永暉解釋,2月7日時規定是,3到5月間可以出團,6月1日後禁止出團。但據統計,在6到8月之間還有千餘團、近2萬名旅客還沒出團,甚至有旅行團是中秋節或明年過年才出團,為維護旅客權益,決放寬規定,讓旅行社6月1日後仍可出團。

旅團:應解除禁團令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則提到,至今5月底,我國赴中國旅遊團客約13萬人次,但中國來台觀光團客仍掛零,在我方釋出6月起已招攬的團客仍可出團的務實善意後,希望中國也能釋出善意。

對此,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就指出,行政院6月1日後的禁團令放寬但仍不解禁,意味著旅行社仍無法公開招募旅客,「明明我們可以坐在桌上吃飯,為什麼你要我們在牆角偷偷吃飯?這個部分是業界普遍心理面,我們還是強烈地要求政府能夠趕快把禁團令解除。」

國外資源挹注產業

針對兩岸關係惡化,雙方都祭出報復性手段,更出現觀光交流的困境。桃園市民宿發展協會理事長鍾炫時受訪時表示,雖然對桃園而言,國際旅客比較少,但陸客來台還是會有外溢效應,帶動地方的民宿商機。他強調,所有地方都希望能夠兩岸能和平交流,尤其陸客在語言沒有隔閡,更是龐大的觀光資源。

高雄市導遊協會理事長程思誠受訪時也說,陸客沒來,對地方旅遊觀光、旅宿飯店業傷害都很大,沒有中國觀光客,幾乎就只剩下國旅,但國旅量能其實相當有限,且靠國旅就是「把錢從右口袋放在左口袋」,還是盼有外面的資源挹注進觀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