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視窗〉 靠撥補非長久之計 勞保需勇敢改革(上)

黃耀輝 2024/05/27 13:18 點閱 1619 次
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近日被媒體問到勞保改革的進度,表示「撥補就是改革」、希望「撥補可以增加到1200億元」,引發輿論炸鍋的反應。(中央社)
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近日被媒體問到勞保改革的進度,表示「撥補就是改革」、希望「撥補可以增加到1200億元」,引發輿論炸鍋的反應。(中央社)

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近日被媒體問到勞保改革的進度,表示「撥補就是改革」、希望「撥補可以增加到1200億元」,引發輿論炸鍋的反應。

各界不滿的理由,主要是蔡政府在2016年成立了「年金改革」委員會(簡稱年改會),提出多繳(保費)、少領(降低給付)、晚退(延後退休年齡)等方案,結果只改革了公教的年金,勞保的改革則是文風不動。

年改會拖字訣

身為年改會主委的陳建仁,出任蔡政府的最後一位行政院長,副召集人也擔任八年政務委員的林萬億,以及擔任六年勞動部長的許銘春,在卸任前還說勞保的改革,仍需要「研議」、尋求「共識」,使出「拖」字訣,擺明就是「2024年之後就沒有他們的事」。

也因此,勞保從2017年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死亡交叉之後,短絀連續七年增加,也使得勞保的破產年限越逼越近,潛藏債務(未來50年應計給付現值扣除已提存責任準備)至去年底已累積到了13兆。

勞動部面對勞保財務危機的唯一對策,就是利用蔡政府任內難得的8年稅收超徵1.8兆元,自2020年起逐年增加撥補,至今共撥補了2670億元,才使得現金準備回升到9千多億元的水準,但只能讓勞保延後破產兩、三年,勞保的財務危機並未真正解決,潛藏債務繼續高築。

依賴稅收補勞保

因此,何部長所謂的「撥補就是改革」,擺明就是純粹政治考量,一上台就急著甩鍋,等於「宣示」賴政府未來四年不可能從事任何的改革,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更是怠惰的態度。

其次,越來越依賴稅收撥補勞保的虧損,等於把保險制變成稅收制,破壞社會保險財務自我平衡的原則;由全部納稅人來補貼社會保險的參與人,更違反使用者、受益者付費原則以及財政紀律。若其他社會保險,例如,衛福部的全民健保,或農業部的農保、衛福部的國保、銓敘部的公教退撫等年金制度,也面臨長期赤字,相關部門又不敢調高保險費率、減少給付,是否也都學何部長,靠「撥補」來「改革」?

哪來財源繼續撥補?

再說,靠撥補等於看天吃飯。政府不可能天天過年,未來仍會經常出現稅收超徵。隨著少子化、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未來的稅收、社會保險的保費都會停滯、甚至負成長,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支出只會越來越多,各個社會保險的財務問題一定會越來越嚴重。政府的總預算會連年出現赤字而自身難保,又哪來多餘財源不斷地撥補社會保險長期虧空的無底洞?

主計總處在揭露潛藏債務方面,註明主要是因「保險費率遠低於平衡費率」所致,「可藉由費率調整機制等挹注」。即知,必須透過改革手段之一的「調整費率」才能避免破產和降低潛藏債務。勞動部未來四年不敢調高費率,注定要使潛藏債務繼續高築,靠撥補根本於事無補。而且,勞保的潛藏債務高達13兆,即使每年撥補1千億元,也需要100年。

因此,奉勸勞動部不要心存僥倖,勞保的財務問題絕對不能仰賴財政部的超徵稅收,自己應該拿出政治擔當,負起行政責任,參考學界提出的諸多開源、節流的機制,應先積極調高費率、降低給付和延後退休三管齊下,如仍有不足,再靠撥補,各界才會支持,勞工也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