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兩岸互不隸屬 如何保障和平?

簡嘉佑 2024/05/21 11:52 點閱 1860 次
前總統馬英九(前左)21日出席座談會表示,兩岸雙方不是兩個國家,絕非互不隸屬,也不會走向台灣獨立。(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前總統馬英九(前左)21日出席座談會表示,兩岸雙方不是兩個國家,絕非互不隸屬,也不會走向台灣獨立。(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兩岸不是兩個國家,絕非互不隸屬!」前總統馬英九21日出席座談會表示,兩岸一國尊嚴對待,才能保障兩岸和平。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面對兩岸議題,我方應把握操之在己的部分,積極推動民間交流,持續釋出善意。

台海變得更危險

針對總統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內容,馬英九表示,賴直接表明「台灣也是國家名稱」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形成「新兩國論」,恐怕讓兩岸之間立刻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與挑戰。

他也提到,兩岸政府至今缺乏溝通橋樑,民進黨執政8年仍無對話管道。馬英九舉金廈水域中國漁船翻覆事件為例說,該事件引發兩岸人心動盪,情勢陡然緊張,從這個事件就可以充分體會當前兩岸問題的關鍵所在。

兩國論非和平

馬英九表示,從《中華民國憲法》來尋找答案,兩岸雙方不是兩個國家,絕非互不隸屬,如此也不會走向台灣獨立,「這才是台海和平的重要保證,也是兩岸可以用對等、尊嚴方式彼此協商的關鍵。」

他說,如果賴政府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就應勇敢負起政治責任,立即推動修憲來實踐這個主張;如果不是兩個國家,就應該遵守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的明確規定:兩岸就是台灣與大陸兩個地區。

未能回應習近平

針對總統賴清德520就職演說,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則分享,相較於民進黨總統陳水扁與蔡英文首次就職時,大多數使用「對岸」、「大陸」等用詞,直到兩岸關係惡化,第二任就職後總統才使用「中國」的不友善用詞,賴清德則是首度就職就使用「中國」。

他也指出,馬英九日前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習近平釋出善意表示「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更盼台灣認同中華民族、開放觀光交流。但賴清德就職演說時,卻僅選擇要觀光交流,但未回應中華民族的概念。

把握民間交流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預測,台灣未來會從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上,一步一步往與中國脫鉤方向走,在經濟上也會逐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在軍事上加強對美國的依賴。

張五岳表示,基於美中關係、當前美台關係,以及北京希望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等因素,兩岸關係風險基本屬於可控,但中國壓迫外交空間、實施貿易制裁或遊走軍事灰色地帶等行為,則難以避免。

「但問題在於如何避免誤判的風險,」張五岳指出,台灣應區分「操之在己」、「受制於人」的範圍,多把握操之在己的部分,如面對兩岸觀光或專業交流的議題,公權力應扮演推力,而非阻力,向對岸表達善意,促成善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