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教育交流受到政治局勢影響而進一步惡化,2024年陸生碩博班的招生人數再創新低,僅有128名學生完成註冊,相較於2019年的高峰,明顯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
這一現象不僅是教育層面問題,更是兩岸政治僵局的縮影。但最近透過一些民間及校際間的努力,兩岸教育交流展現了一些生機,為未來兩岸的和平合作提供了希望。
陸生不來,令人遺憾
很明顯的,政治因素是影響陸生來台的主因,自2020年中國大陸單方面停止陸生來台政策以來,兩岸學術交流被迫中斷。儘管我們教育部持續提供優厚條件,如學費優惠及陸生納入健保制度,卻未能吸引足夠的陸生。還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也讓許多學生選擇留在本地,避免跨境學習的風險。
因為少子女化,台灣大學招生面臨困境。雖然台灣高等教育品質優秀,但在缺乏大學部新生來源的情況下,僅依靠碩士及博士班的現有陸生填補空缺,顯然難以為繼。很多大學現有陸生數量預計在兩至三年內完全消失,屆時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將進一步凋零。
訪台陸師生是契機
儘管陸生來台人數下降,但校際及民間交流展現了一些亮點。例如校際間的短期研修計畫及學術論壇仍在持續進行,顯示大家仍不放棄希望。此外馬英九基金會月底邀請40名大陸師生來台參訪,此次申請過程順利,顯示兩岸民間交流逐漸恢復,並受到台灣社會的支持。
以民間交流為基礎,未來的教育合作可以進一步深化。以台灣的民主轉型經驗以及多元文化價值,對於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教育意義。透過這些交流,大陸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台灣社會,從而促進兩岸青年的互信與合作。
為了打破目前的僵局,促進兩岸教育交流,政策上需要採取更積極的作為:
推動互訪,增加善意
一、恢復大規模陸生交流:應以短期交流為切入點,逐步重啟大陸學位生來台計畫。目標是恢復至疫情前每年約2萬名學位生和交換生的規模。
二、推動兩岸校長互訪:邀請大陸大學校長來台考察,並組織台灣大學代表訪陸,直接面對面交流,探討合作方案。大學校長的高層交流可以促進兩岸大學的互相了解,奠定老師和學生交流的基礎。
三、深化民間與青年層面的互動:兩岸的未來在於年輕人,應更多地支持如馬英九基金會主導的師生交流活動,以促進兩岸青年的對話與合作。
四、建立制度化交流機制:在兩岸官方對話停滯的情況下,應推動民間建立穩定的交流機制,例如定期舉辦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及教育合作研討會,作為長期互動的基石。
兩岸和平,教育先行
兩岸教育交流雖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民間與校際層面的努力讓人看到一絲曙光。交流是建立信任與理解的基礎,也是兩岸和平的先決條件。透過持續推動青年與教育合作,兩岸有機會超越政治分歧,共同尋求和平與繁榮的道路。
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陸生能夠踏上台灣這片土地,也希望台灣學生能夠前往大陸交流學習,這不僅是兩岸教育的共贏,更是促進兩岸長久和平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