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族主義正熾 寶萊塢甘為所用

簡嘉佑 2024/05/20 14:55 點閱 1474 次
《喀拉拉的故事》劇照。(Photo on IMDB)
《喀拉拉的故事》劇照。(Photo on IMDB)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無辜的印度教徒遭到穆斯林迫害,只好改信伊斯蘭教!上述為印度電影《喀拉拉的故事》的故事,票房大好。但專家指出,受到印度教種族主義的風潮影響,印度電影愈發右派,甚至導演或製片被迫自我審查,題材變得單一,還有妖魔化伊斯蘭教的疑慮。

印度電影產量最高

Statista》報導,就電影產量而言,印度寶萊塢每年能製作1500到2000部電影,成為世界電影產量最高的國家。目前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為《巴霍巴利王:磅礴終章》,於全球創下3.4億美金的票房。

因為印度當地超過20種官方語言,所以寶萊塢電影也呈現出各式各樣不同語言與文化,許多題材也涉及到印度的歷史、宗教與社會議題。《CNN》報導,愈來愈多影評人發現,自從印度總理莫迪上台以來,該國電影產業愈發右派,更加符合印度教種族主義的觀念。

如近期寶萊塢電影《喀拉拉的故事》與《喀什米爾檔案》都取得巨大的成功,但這些電影刻意強調穆斯林迫害印度教徒的片段,將穆斯林形容成謊話連篇、殺人不眨眼的壞蛋,而印度教徒則大多為無辜的受害者。

被迫自我審查

這些電影不僅獲得政府公開讚頌,進一步成為莫迪所屬政黨印度人民黨的宣傳工具。許多人擔憂,透過政府的認可,這些電影也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進一步加深國內的宗教分歧。

專家擔憂,這些在寶萊塢發生的變化,恐怕使得電影人進行自我審查,甚至連串流媒體業者都會受到宗教團體的壓力。孟買的編劇法魯基指出,電影製作成本高昂,使得製片人更不願冒風險製作有爭議,甚至可能被下架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