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奧斯卡的最愛:名人們的傳記電影

梁良 2024/03/18 12:00 點閱 2613 次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電影獎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奪得,克里斯多福‧諾蘭榮獲最佳導演獎。(網路截圖)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電影獎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奪得,克里斯多福‧諾蘭榮獲最佳導演獎。(網路截圖)

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電影獎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奪得,它同時榮獲最佳導演獎(克里斯多福‧諾蘭)、最佳男主角(席尼‧墨菲)、最佳男配角(小勞勃‧道尼)等7項大獎,是本屆最大贏家。

若是你有長期關注奧斯卡,當可發現今年的金像獎路線明顯回歸傳統,把最大榮譽頒發給美國演藝學院中,大多數在行業內德高望重的會員們的最愛:名人傳記電影。

在90多年的奧斯卡歷史中,這已經是第13次頒發給這個類別的電影,其得獎率之高是各種類型電影之冠。若是連最佳演員的獎項也包含進去,那麼傳記電影在奧斯卡的得獎比例就更高了。

名人傳記得獎多

這種現象,跟美國人普遍具有「名人崇拜」的心理有關,也跟好萊塢普遍推崇「英雄人物」的電影題材有關。名人傳記類的電影,在每一年的美國電影市場上都不會缺席,一旦數量繁多,而且取材廣泛,遍及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這個現象若是跟我們的華語傳記電影產量寥寥相比,就會顯得更加突出。

本文試以歷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得獎作品為樣本,對此稍作介紹。

在歷史上,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傳記電影是第9屆的《歌舞大王齊格飛》(1936) ,它從十部提名電影之中脫穎而出,是描述20世紀初知名的富麗秀歌舞劇製作人小弗洛倫茨‧齊格飛一生的歌舞片,同時獲得女主角獎。

傳記取材自各行各業

接著第10屆的最佳影片《左拉傳》(1937) ,則是法國大文豪左拉的傳記,重點描述他在「德雷福斯叛國事件」中扮演的「我控訴」角色。本片同時獲得男配角獎。

之後來到第35屆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它被譽為史上最佳傳記電影之一,描寫英國的勞倫斯中尉深入中東沙漠,協助阿拉伯人抵抗土耳其統治的傳奇事蹟。本片雖獲得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7個金像獎,表現非常出色的彼得‧奧圖和奧瑪‧雪瑞夫卻出人意表地在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兩項雙雙敗北。

4年後,描寫英國名相湯瑪士‧摩爾對抗英王亨利八世展現非凡道德勇氣的宮廷傳記片《良相佐國》(1966)揚威奧斯卡,獲第39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6項大獎。

名人傳記創高峰

再隔4年的第43屆奧斯卡,同樣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7項大獎的《巴頓將軍》(1970),則是二戰美國名將的精彩傳記,領銜主演的喬治‧史考特將這位爭議甚大的軍人演得光芒四射。

進入1980年代,名人傳記電影更此起彼落的在奧斯卡中揚威,依次是第55屆的印度聖雄史詩《甘地》(1982)、第57屆寫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阿瑪迪斯》(1984)、第58屆丹麥女作家艾瑟克‧丹森在非洲的冒險與愛情的《遠離非洲》(1985),都獲得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等7項以上的大獎。

改編自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拍攝的《末代皇帝》(1987),更在第60屆奧斯卡頒獎上9項提名全部獲獎,把名人傳記電影拉上了最高峰。

近30年,各有一部名人傳記電影代表它出品的那個年代征服奧斯卡,分別是:第68屆《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1995),描述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領導農民起義的感人事蹟;第74屆《美麗心靈》(2001),講述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發明了著名的「博弈理論」的獨特經歷;第83届《王者之聲:宣戰時刻》(2010),重現患有嚴重口吃的英王喬治六世在語言治療師的帮助下克服障礙,終於發表出安定民心的重要演說的動人故事。

至於那些光是讓演員們在奧斯卡稱帝、稱后的傳記電影,因數量太多而篇幅有限,就不再一一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