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醫療資源應「因況制宜」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4/03/05 14:45 點閱 1435 次
善心人士願意捐贈醫療設備,才是解決偏鄉醫療資源問題的根本辦法,光靠醫療單方面的熱心,效果相當有限。(中央社)
善心人士願意捐贈醫療設備,才是解決偏鄉醫療資源問題的根本辦法,光靠醫療單方面的熱心,效果相當有限。(中央社)

人們常說,解決一個曲折的問題或執行一件複雜的事工,常常須要「天時、地利、人和」俱存,才能順利完成。又說,凡有規則便會有例外,而例外之所以產生,也往往與「時」、「地」與「人」的因素有關。

因時、地制宜

某個平日大家都遵守的工作規則,到了假日予以調整,可說是最常見「因時制宜」的情形。一種堪稱公平的薪酬制度,遇到某些困難的職務需要特殊人才才能承擔時,便無法適用,必需個別商量,是「因人制宜」的典型案例。

某些生活標準,在城市與鄉村無法一概而論,就需「因地制宜」。「時」、「地」與「人」,可以統稱為「因況制宜」。

人命是無價的,換句話說,人無論是身處繁華都會或偏遠離島,其健康與性命,理論上都應該受到同等周延的照顧。遺憾的是,實際狀態並非如此。

因為醫療資源在人口稠密之處,一定會比人口稀少處充足,但居住在人口稀少處的人,卻也會發生需要充足醫療資源才能妥善處理的傷病,因此,一旦因資源不足而發生醫療上的憾事時,便會一再引發討論:我們是否需要在人口稀少之處,配置與人口稠密之處,一樣充足的醫療資源?

答案並不是肯定的。因為人口稀少,總是發生急重傷病的頻率相對較低,配置頂級的醫療設備,也許空著比用到的機會多,誰來承擔浪費的責任?設備以外,如何讓人才願意到人口稀少之處長期駐留,也是很大的問題。設備與人才若未充分,就很難期待醫療品質各地都能一致。

因況制宜‧務實評鑑

以上問題,部分只能以「因況制宜」的方式解決,比如說,有善心人士願意捐贈醫療設備,偏遠地區的工程、儀器算便宜一點,長駐人員給予特別優渥的薪俸,以及以務實角度評鑑資源較少地區的醫療品質等等。

事實上,如何讓各行各業在某地也都蓬勃發展,然後促使人口移入,才是解決偏鄉醫療資源問題的根本辦法,光靠醫療單方面的熱心,效果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