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超創紀錄竟是進口衰退 恐不利未來出口

呂翔禾 2024/01/30 09:42 點閱 14432 次
財經學者劉憶如分析說,我國出超雖創歷史紀錄,但背後的進出口衰退令人擔憂。(中央社)
財經學者劉憶如分析說,我國出超雖創歷史紀錄,但背後的進出口衰退令人擔憂。(中央社)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我國出超創新高?這卻並非反映出口量的增加,而是進口減少太多之故!去年台灣出超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但仔細看,出口、進口卻分別都比前年衰退9.8%與17.8%。財經學者劉憶如在報端提醒,因國內廠商不看好未來發展,因此才會進口較少設備及零組件等中間財,對此不應視為出超新高喜訊。

財政部9日發布最新進出口統計,2023年全年台灣出口金額4234.8億美元、創史上第三高,進口3519億美元,出超更衝上歷史新高,達到805.6億美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因大環境不佳,年減幅9.8%,而進口更是年減17.8%,創14年來最重跌勢,顯示企業對未來前景發展有疑慮。

對RCEP出口值得關注

「台灣去年整體貿易出超額,與對中出超額相差無幾!」劉憶如歎說,這代表我國跟其他國家的貿易幾乎打平,雖然近年來對中國出口下降,降低對中國依賴,但下降的部份並未能得到彌補,因為對其他地區的出口也並未增加,或僅有極小幅度的增加,因此整體出口才會衰退9.8%,更進一步造成台灣去年經濟成長僅有1.5% 的成績。

她指出, RCEP包括東協10國、中國、日本、韓國及紐、澳等15個成員國,協定在2022年1月1日生效,會員國互相實施關稅減讓。劉憶如指出,其中中國與韓國原本不在東協或CPTPP中,加入RCEP後,這兩國受惠最大,而會員國之間互降關稅生產以及貿易成本大幅下滑,未來貿易轉移效應對台灣影響,不可小覷。

非科技業損失慘重

劉憶如說,過去曾經有一說,認為RCEP對台灣衝擊不大,因為台灣七成產品是受到ITA協定保護,因此原本就是零關稅。但另外三成傳產製造業占台灣GDP仍然有一定比重,尤其就業人數超過三成。例如去年全年非ITA協定產品衰退嚴重,依財政部十一項分類來看,只有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是正成長,其他十類分項出口全都負成長,尤其塑橡膠以及製品、紡織品、化學品等全數雙位數衰退,衰退幅度都超過兩成,值得深究探討。

此外,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例如美國也已啟動產業政策,全世界政府正在進入財政補貼競賽,美國甚至新設半導體製造商,台灣必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