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細菌抗藥性愈來愈強,估計到2050年,每年都有1千萬人死亡於「超級細菌」!面對細菌抗藥性逐漸增加,專家決定將目光放在「噬菌體」,不僅可取代抗生素,還能在不損害益生菌的狀況下,用來對付特定的細菌,愈來愈多實驗室也投入噬菌體的研究。
抗藥性細菌成威脅
《CNN》報導,根據美國疾管署2019年的統計數據,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每年導致500萬人死亡。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免疫學助理教授羅奇說,「這些具有多重抗藥性的細菌可能使民眾出現慢性感染,時間可能長達數月、數年,甚至到數十年」。
從前年開始,美國開始出現不少因為使用眼藥水而造成眼部嚴重感染的案例,經過調查後發現,這些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當中有抗藥性細菌,更造成4人死亡,14人失明與4人摘除眼球,廠商也緊急召回產品。
面對抗生素失效的狀況,醫界開始尋找替代性療法,並將目光放在「噬菌體」身上,透過基因編程的方式,設計來對付特定的病原體。耶魯大學進化生物學教授特納說,每種細菌,可能都會有許多作為天敵的噬菌體,它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削弱細菌細胞。
噬菌體宛如狙擊手
《BBC》報導,噬菌體能透過少量蛋白質分子進入細菌內部,劫持其生理機能,自我複製出數百個噬菌體,導致細菌死亡後,噬菌體再度從已死亡的細菌中釋放出來。
噬菌體只會攻擊特定目標,相對抗生素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殺死體內的益生菌群。紐西蘭梅西大學學者亨德里克森形容:「抗生素像是進入人體的核彈,而噬菌體則像是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在精確射殺敵人的同時不會殃及友軍。」
在各地實驗室中,科學家將研究和發現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有實驗室忙著研究透過哪些噬菌體和抗生素組合,能更有效對抗病原體;有科學家則開始試著弱化噬菌體,並研發出靜脈注射用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