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之11〉《大國的不安》其實是傳統霸權的不安

魏國彥 2024/01/02 13:56 點閱 2548 次
美國也是為了打開國際貿易和英國合力開啟了中國的門戶。(網路截圖)
美國也是為了打開國際貿易和英國合力開啟了中國的門戶。(網路截圖)

唯有在單一良性強權的保護下,自由貿易與世界和平才能持久蓬勃。」這是《大國的不安》書衣上的廣告詞,是英國央行前總裁默文•金為這本英國同胞詹姆斯•麥唐諾的著作打廣告的溢美之詞,毫不掩飾地懷念帝國榮光。

懷念日不落的帝國

大英國協,這個一度「日不落帝國」早已沒落,這本書不過是仍懷抱帝國情懷的英國學者,藉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為面臨挑戰的美國霸權惆悵不已。作者在第一章為「不列顛治世」(Pax Britanica)塗脂抹粉:「十九世紀中葉,一切看來如此單純」;「一八一五年拿破崙最後一次戰役失敗後,歐洲就再也沒有發生戰爭了」(第31頁)。

將十九世紀前半期稱為「全球化初期」,認為英國主導的自由貿易原本可以打造一個長治久安的世界,而1846年廢除「穀物法」標誌著自由貿易主義的勝利,「成功地把貿易與和平串在一起」(第34頁)。

他引述英國著名學者約翰•彌爾(John Mill)在1848年《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語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國際貿易的廣泛擴張和迅速成長是世界和平的主要保證,永遠確保人類的理念、體制和性格不斷地進步。」(第30頁)

殘破的大清無言

這話說得多麼冠冕堂皇!讓人為之精神一振!我不免想問:歐洲和平就等於世界和平?那1841年英國遠征廣州的鴉片戰爭呢?在第54頁作者洩漏了他的立場:「中國敗象叢生,亂成一團,1856-1860年間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割讓了更多權利」;「美國也是為了這個打開國際貿易的目的,和英國合力開啟了中國的門戶」;「此後,中國發起自強運動以追求現代化,但傳統與腐敗的阻礙力量太大,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充分顯現出中日的懸殊對比」(第55頁)。

他對英國、美國與日本,乃至八國聯軍,均無譴責,只是若無其事地宣講歷史,優勝劣敗,中國,你怪不得別人?

十八世紀中期以後各國保護主義復甦,關稅壁壘再起,工業革命以來英國工業霸主的地位開始滑落,逐一興起的後發強權國家爭相到世界各地佔領新領地,瓜分非洲、打開中國門戶,增加通商口岸。在多個列強緊張對峙下,終於擦槍走火,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死傷枕藉。

美利堅興起?

世界為何大戰?是因為維持世界和平、制訂規則的強權(英國)日暮西山、不復強盛。作者接著用三章的篇幅,描述一戰結束到1945年同盟國贏得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約三十年間的「世界經濟戰」,依我看,也就是太陽(大英帝國)已下山,月亮(美國)未升起之間的黑暗期,權力傾軋,莫衷一是,以致戰爭再起。

作者接著以第五章(231-308頁)書寫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及其打造第二次「全球化」的豐功偉績:「在美國的保護傘下,非共產世界蓬勃發展,德國和日本不需要打造帝國大業就能享受有利的地位。」(第312頁)。在蘇聯解體之後,就連東歐諸國也立即申請加入WTO、EU、GATT,接受「西方俱樂部」的規矩(321頁)。

他重訪克倫威爾1941年原始著作《美國治世:美國民主與世界和平》中樂觀大膽的預言,復述日裔美籍學者福山在九零年代說的「歷史的終結」,只可惜,這個美夢與榮光在二十一世紀似乎褪色,作者不無惆悵地在最後一章第六章叩問:「美國治世告終?」,擔憂著二十一世紀會否重蹈二十世紀兩次大戰覆轍。

打開天窗說亮話

本書英文原版書名為When Globalization Fails(當全球化失敗),2015年出版,對於全球化的退潮表達警告與憂心,中文版2016年以《大國的不安》的中文書名出版,洪蕙芳中譯,譯筆流暢,譯注恰適,相當精準地抓到了該書的寫作心理。撇開書中隱約流露的盎格魯撒克遜優越意識,本書值得一讀之處,是能領略學者的博學多聞,舉證歷歷,雄辯滔滔,自成一家之言,既是經濟唯物史觀的頌歌,也是帝國主義者的自辯。

大國為什麼不安?簡單說,就是「多極世界」的興起──全球化運動結束,地緣政治板塊挪移、供應鏈重組、國際局勢典範轉移曙光乍現…,讓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也就是中國崛起,金磚(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各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繼「東亞四小龍」之後中南半島與印度製造躍上世界舞台、中國的「一帶一路」橫貫歐亞…,這些新興勢力讓處於主導世界秩序兩世紀的英美如同芒刺在背,如坐針氈。

在下一期的「書林打獵」,讓我們看看另一位英國作者歐蘇立文(O’Sullivan)怎麼看「多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