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則表示,大學在AI時代不能只想著「應用」,更應有更宏闊且公益的角度,去處理複雜的議題。(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80/115/big/%E5%89%8D%E9%A6%99%E6%B8%AF%E7%A7%91%E6%8A%80%E5%A4%A7%E5%AD%B8%E6%A0%A1%E9%95%B7%E5%8F%B2%E7%B6%AD%E5%89%87%E8%A1%A8%E7%A4%BA%EF%BC%8C%E5%A4%A7%E5%AD%B8%E5%9C%A8AI%E6%99%82%E4%BB%A3%E4%B8%8D%E8%83%BD%E5%8F%AA%E6%83%B3%E8%91%97%E3%80%8C%E6%87%89%E7%94%A8%E3%80%8D%EF%BC%8C%E6%9B%B4%E6%87%89%E6%9C%89%E6%9B%B4%E5%AE%8F%E9%97%8A%E4%B8%94%E5%85%AC%E7%9B%8A%E7%9A%84%E8%A7%92%E5%BA%A6%EF%BC%8C%E5%8E%BB%E8%99%95%E7%90%86%E8%A4%87%E9%9B%9C%E7%9A%84%E8%AD%B0%E9%A1%8C%E3%80%82%EF%BC%88Photo_by_%E7%B0%A1%E5%98%89%E4%BD%91%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jpg?1703062719)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大學培育AI人才時,應更有公益的視野!天下雜誌20日舉辦「2024產學高教年會」論壇,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受邀演講說,大學在AI時代不能只想著「功利用途」,人類與AI更應合作處理如全球網路分布不均等難解的複雜議題。
大學面臨劇烈顛覆
天下學習事業群總經理劉鳳珍說,對大學校長進行調查後發現,有近兩成的學校中,超過半數的老師在教學中已融入AI工具。她認為,雖然AI時代來臨,但人才還是有不可或缺的關鍵五力:包括「自我學習」、「韌性與適應力」、,「解決問題」、「跨域整合」與「分析思考」等能力。
只有人才能做的
史維以「大學對社會的益與義」為題演講說,去年11月底到今年四月,人工智慧變化的速度相當驚人,不僅各產業嘗試使用ChatGPT,各機構也推出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慧。但他指出,人工智慧的學習方式,主要就是靠數據做各種訓練,但比較難有原創性的答案,所以面對AI取代人類的問題時,更應分階段的討論。
他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增加做事情的效率,在許多方面也做得更快、更完整,反而讓民眾開始注重「什麼才是只有人能做的事情?」史維指出,在歷史中,各種工具的發明也都逐漸取代人力,人工智慧只是加快其進度,這亦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AI協助複雜問題
史維表示,人工智慧甚至能協助處理複雜的大問題,像是再生能源、電動車的成長趨勢在近年都出現驚人的漲幅,但恐怕無法靠單一產業來解決所有問題。他指出,像是目前綠能市場上,中國是投資量最大的國家,也引發起其他國家的忌憚,意味著綠能不僅是環境的問題,也會牽涉到地緣政治。
「AI的應用不能只是功利性導向,而不顧公益性,」史維強調,像是目前國家與社會之間存在區域不均衡的狀況,大學的重要工作就是連接基礎教育與技能應用,提供現行社會問題更有效率的解方。
例如全球網路分布不均的狀況,嚴重影響國家發展,甚至導致國家社經動盪,要能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措施,就需要人類與人工智慧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