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思集)運用超徵稅收,邁向已開發國家之林

朱言改 / 財經作家 2023/12/14 15:57 點閱 2452 次

財政部公布前11月稅收3.28兆元達標,全年超徵上看3800億元,稅收亮麗,但經濟發展挑戰卻相當嚴峻,包括人口危機、科技人才斷鏈;企業規模受限,國際化困難;節能減碳日趨嚴格;地緣政治惡鬥不止;通膨與產業供應鏈惡化,都待政府投資改善。

稅收應投資人才

今年前11月稅收實徵淨額,累計達全年預算數107.7%,提前達成年度目標,並超出2175億元,各類税目以綜合所得稅增加1011億元最多,證交稅累計前11月實徵淨額創歷年同期次高。預估今年全國稅收可望超徵3600億至3800億元,其中,中央政府超出預算數約2700至2900億元。

稅收超徵,政府責任加重,更應積極了解企業困境,解決難題。科技以人才為本,但是少子化、高教浮濫、人才失衡嚴重。高科技求才殷切,理工人才逐年下降。尤其是資通訊、5G、半導體晶片、車輛電子化、自駕化發展、人工智能、量子運算、物聯網與寬頻通訊,處處都需要研發人才,科技界缺才嚴重,早已不是新聞。

投資新創「養雞生蛋」

高科技理工人才重視物理、化學等科目,基礎科學需要紥實。但是人才慌,已迫使許多知名科技大廠,放寬徵才標準,公、私立大學學生只要修完專業課程,就可得到科技企業頒發的「學程證明書」,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政府應提供充足預算,設立奬助學金,增強學校科研環境,有計劃培訓海內外優秀學生,投身科技研究。

台灣需要發展AI、自動化、生技創投等新創產業,並積極從「半導體之島」,蛻變成「創新之島」,降低環境污染,分散產業風險。新創產業需要創新人才,以及資本巿場資金的協助,期能誕生更多的獨角獸企業,可惜的是近年來台灣新創產業發展績效不彰,無法發揮經濟領頭羊的角色,超徵的稅收應發揮「養雞生蛋」的功能。

以稅收投資綠能

當前美中惡門,地緣政治複雜,美國以半導體晶片為武器,限制中國大陸取得晶片的品項,美國提出向台灣近400頁的管制項目,要求台灣半導體產業配合,問題是半導體產業佔出口總額20%,致使今年迄11月為止,進出口連13黑,政府應運用超徵稅收,協助企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並傳統產業數位轉型,提高產值及競爭力。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RAM)上路,全球「碳排高成本」時代來臨,明年台灣有512家企業排碳大戶,將面臨每噸300元的碳稅挑戰,企業生產成本大增,競爭力衰退。當前核電是否重啓,天然氣、燃煤、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各有不同的挑戰與機會,政府應運用超徵稅收,投資綠電,解決企業昂貴且缺乏的綠電危機。

加速邁向已開發國家

人力缺乏普遍存在各種行業,政府應以超徵稅收,協助企業投資智能機器人,以舒解各行各業勞力不足的危機。目前觀光旅館被迫只是能運用6成設備營運,長照中心缺才,只好由健康老人,照顧體弱的病老,農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已達63歲。如何加快發展AI智能機器人,以解決不足人力不足的窘境,已成當務之急。

台灣經濟發展產業失衡,工業偏重耗費資源的半導體產業,新創或電動車、氫能源車、資通訊或人工智能發展緩慢,綠能環境未臻完善,內需產業轉型遲緩,都影響國家發展。如何善用超徵稅收,投資台灣,加速邁向已開發國家之林,應是政府的首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