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歲月〉在退休後做自己

朱全斌 2023/12/12 13:23 點閱 4707 次
退休後,做讓自己快樂的事!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嚐到甜頭、發現樂在其中的自己(網路截圖)
退休後,做讓自己快樂的事!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嚐到甜頭、發現樂在其中的自己(網路截圖)

從職場退休以來,我對生活的滿意度越來越高,也經常被年輕朋友投以羨慕的眼光,紛紛希望早一點退休,然而我總是提醒他們,退休並不意味著就能享有幸福人生,必須要滿足一些基本條件。而除了一般人都知道的財務自由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獨立,以及具備自主生活的能力。

自由等於無聊?

人都嚮往自由,但是如果不知道如何安排時間,過多的自由反而讓我們覺得生活很無聊。我常聽說一般人在退休初期,都會呼朋引伴,熱衷於出國旅遊,但是兩、三年之後,就變得意興闌珊,感到倦怠了。究其原因,除了旅途勞頓,已經走下坡的身體不堪負荷外,可能是旅行在缺乏核心價值支撐的狀態下,不容易玩得久。

這裡說的核心價值指的是旅行否符合自己的生命旨趣與目標,出國開拓眼界固然好,但是如果對異國的文化歷史風土沒有好奇心,純粹是走馬看花的觀光,的確會讓人疲累。

應有人生目標

退休最理想的狀態是自主決定,而非因為年齡到了「被」退休。自主退休的人有許多自己想做想完成的事,所以生活可以安排得很充實。他們都有自己的興趣與討生活之外的人生目標,一旦覺得錢賺夠了,就可以離開職場並投身其中。而如果本來的工作,就可以實現自我的理想與價值,其實也沒有必要退休。然而,只有自由業或者創業者能夠擁有這樣的選擇。

許多人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退休後就會覺得若有所失,這是因為工作所帶來的責任其實也提供了存在感,倘若無法證明自己仍然被需要,離開職場就會覺得內心很空洞。我有些朋友在退休後,一邊抱怨、一邊伺候著家中的另一半,或是幫兒女帶孫子,就是這個原因吧。但這樣的存在感也可能造成相互依存(Codependence)的關係,並且拖累了彼此的獨立與成長。

傳統觀念中理想的晚年是有老伴、孝順的兒女以及含飴弄孫,幸福的定義都是要靠他人來幫忙完成。但是在重視自我價值的現今社會中,這樣的目標已經越來越難達成。其實,人最好的伴是自己,每個人都應該要培養獨立的能力,學著不假外求,自己就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現在的流行語是要做自己、愛自己,但是卻常常被曲解為恣意滿足自己的慾望,我們往往在還不了解自己的天賦與人格特質的情況下,就設下了外在的目標,美其名為夢想,卻可能是盲從於集體的社會價值。所以想要幸福,人就必須先了解自己。

許多人一生都活在他人的認知與價值觀裡,退休後的人生應該要活出自己的模樣。做自己應該要從學習獨處開始,從社會化的自我中返璞歸真,退休後不是不用再工作了,而是可以去除功利心,像回到童年般地專注於自己愛做的事,畢竟人生到了最後階段,再不學著自我肯定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