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教育不能只靠大撒幣

醒報編輯部 2023/11/07 18:09 點閱 2590 次

選舉日越來越逼近,執政黨的撒幣政策也越丟越多。政府繼之前拋出明年2月起,高中職生學費全免、私立大學學雜費補助3萬5千元後,內政部又進一步,提出大學住宿學生補貼,每月補助1200元至1500元,經濟弱勢學生乘以1.4倍,行政院長陳建仁也出面護航,強調這是為了讓年輕人有更好的選擇。

面對這樣對學生的無止盡補助,台灣的人民應該要慎思,台灣的學生當然需要錢,但是更好的教育跟更高的要求,才是高等教育真正的目標。一股腦地把大批大批學生都留在學校,是不是就能讓台灣的教育水準提高,這才是真正的大哉問。

大學已然過剩

人盡皆知,現在台灣大學供過於求,已經有十所私立大學明年招生名額比今年減招1到3成。文化大學800人最多,真理大學440人,長榮大學311人、義守大學290人、靜宜大學239人,另外玄奘大學、開南大學、大葉大學及中華大學也都減招100多人。其他像是世新大學中文系和真理大學台文系接連傳出停招。台灣的大學已經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讓大學生有書念很重要,但是大學本身不管是師資或是設備沒有提升,能培養出有競爭力的大學生嗎?

如果國家要對大學生從學費到居住全面補助,這是好事。那是否也應該相對要求大學生要在學業跟專業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表現。例如說每年應該要通過甚麼程度的專業考試,或是得到某些證照。許多台灣的大學生其實是不夠用功的,在四年專業的訓練上,不論是課程聽講或是繳交作業,往往都讓人看得心驚膽跳、跌破眼鏡。

藉著補助正好給出這些學生一個標準,如果你要領取這些補助,你就應該在專業表現上證明自己的努力,這樣國家才不會白費資源。

大學程度讓人憂慮

不可諱言,現在的學校為了留住學生,都把各樣考評標準拉低,加上教師評鑑又採計學生評語,讓許多老師面對管教綁手綁腳。有的學校甚至跟放牛吃草沒有兩樣。既然國家願意給學生補助,讓他們安心上課,就應該先帶頭把教育水準也建立起來。

台灣現在大學生滿街跑,請問有讓人感覺台灣大學生競爭力十足嗎?如果他們在學校報告可以隨便寫、考試可以不讀書憑印象寫,甚至隨便遲到早退沒人管,這樣的大學生要來何用?只會把學校裡的惡習又帶到職場兒以,既然要教,就要教出好學生,這才是教育的核心意義。

教育平權並不是把學生都拉到學校上課就好,以台灣的大學來說,公私立大學教授薪資有落差,教育部統計,部分私立大專校院正教授平均薪資僅6萬初,甚至有一間學校平均支給數額僅5萬2千元。比起公立大學打了六折以上,有的講師甚至只有3萬2千元,比起一般大學生剛畢業的薪水都還不如。

這樣的薪資水平,你期待老師能夠交出甚麼樣的教學成績,這樣的課堂環境,你又期待學生坐在裡面,可以學到多少東西?教育環境肯定必須由學校、老師跟學生三方面著手,現在的補助偏重學生,當然是因為學生跟家長的人數最多,但是光有學生,卻忘了讓老師跟學校有銀彈跟資源,怎麼可能會培養出好學生呢?

教育不能捨本逐末

為了求取選票利益,廣撒金錢丟福利,這種只求速效近利、不求遠見踏實的表現,或許才是台灣教育始終讓人搖頭的真正原因,上梁不正,是要這些學生怎麼成正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