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價格不變,但每包洋芋片份量減少、飲料也縮水,縮水式通膨愈發猖獗!專家指出,這種「量縮價不變」的模式,已成為業者因應成本上升的策略,而就算未來景氣回溫,商品份量縮小的狀況也難以回頭,最後就是重創消費者的荷包。
商品正偷偷縮水
《衛報》報導,「縮水式通膨」(shrinkflation)指的是,雖然表面上商品售價不變,但產品淨重卻縮小。目前各國都面臨通貨膨脹的狀況下,也有愈來愈多產品出現「縮水式通膨」。
對此,法國超商家樂福在縮水的產品貼上標籤警告消費者,包括一款立頓冰茶從1.5公升縮水到1.25公升,每公升價格其實是上升4成之多;雀巢產生的一款奶粉也從900公克,偷偷減少到830公克。
《BBC》報導,致力於協助企業友善定價的民團執行長史帝夫表示,民眾對於份量的關注程度,遠低於價格變化,所以導致企業會採用「縮水式通膨」的方式,降低民眾的警惕。
一旦縮小就難回頭
牛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凱瑞林克補充說,由於產品份量的縮水是漸進的,所以消費者其實相當難以察覺,同時,如果業者推出新尺寸的商品上架,就很可能會保持這個尺寸,並不會因為景氣回溫,份量就回調。
專家更舉例說,在通貨膨脹持續發酵的狀況下,洋芋片的份量其實不斷縮水,這時候業者就會想方法推出新的噱頭,如「樂事」就曾推出大尺寸的「派對包」,讓消費者買到升級的商品。
食品業分析師蘭伯特無奈的說,有時候消費者只能被迫接受這些變化,保持高度的警覺精打細算,不應不小心就誤入了「豪華版大份量升級」的行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