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台大星月計畫實施五週年,台大門診初診病人經轉診的比例成長50%,分級醫療顯有成效!台大醫學院副院長賴逸儒17日表示,需要送大醫院的疾病應是「急、重、難、罕」類別,病患應先經基層醫師的專業判斷再轉診,以此強化分級醫療。健保署醫療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未來會設置家醫資訊的平台,讓基層醫師更能掌握病患的狀況。
推動分級有成效
台大醫院17日舉辦「2023星月5周年年會」記者會,該計畫是臺大醫院自2018年積極推動,倡議「院所分級照護、民眾聰明就醫」的策略聯盟,結盟的北北基宜地區醫療院所共計593家,並成立「分級醫療暨轉銜照護管理中心」,作為分級醫療與轉銜照護的專責單位。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衝擊下,醫療資源分配變得更加重要。星月計畫推動五年以來,分級轉診成果有明顯成長,如台大醫院門診初診病人經轉診的比例成長50%,門診初級照護率逐年降低,也常與合作醫院進行住院轉銜,協助急診及住院病人轉社區醫院住院,解決急診待床過久問題。
「分級醫療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家醫制度!」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指出,但現在家庭醫師制度常遇到病患在各醫療院所東奔西跑,導致難以無法掌握病患狀況,明年會設立「大家醫平台」,盼能將家醫資訊彙整在一起,減少類似狀況發生。
人人有家醫
針對分級醫療的狀況,賴逸儒強調,所有的醫學中心都盼能優先治療「急、重、難、罕」的疾病,但是病患都會覺得自己的病很急,但這些需要基層醫師的專業判斷,研判病患使否需要轉診?
賴逸儒指出,現在也在推動「聰明就醫」三原則:「人人有一位信任的家庭醫師,長期就醫院所不要超過兩家,除非有必要,不在三個門診長期領藥。」讓有些疾病在社區就能得到妥適的治療,避免直接衝往急診尋求治療,以減少急診壅塞的情況。
臺大醫院星月權責照護聯盟未來會朝「全人全家」、「醫療整合」、「聯盟合作」、「合理給付」與「風險管理」等五大方向前進,更強化資訊平台的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