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住院才給付? 藍委:標準需更新

簡嘉佑 2023/09/04 12:27 點閱 9138 次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左起)、曾銘宗與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4日共同呼籲,應檢視現行癌症商業險的問題。(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左起)、曾銘宗與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4日共同呼籲,應檢視現行癌症商業險的問題。(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癌症保單住院才給付,金管會未出手協助,導致諸多癌友治病費用斷炊!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4日指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許多癌症治療已經不需住院就能治療,但商業保單仍囿限「住院才給付」的舊思維。金管會官員回應表示,金管會內部已研議討論,壽險公會也有成立專利小組討論。

不住院就沒給付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表示,隨著醫療科技持續進步,許多保單卻沒有與時俱進,有許多綁定給付的條件,必須住院才能給付。她指出,但目前有許多癌症療程只需門診即可,根本無法得到理賠,甚至出現醫師評估病患可以住院,但業者卻指出病患狀況根本不用住院,進而駁回給付的狀況。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補充說,因為健保總額限制,導致新藥預算遭到縮減,許多病友需要使用自費藥物,根據基金會的調查發現,有2成癌友的醫藥費用已超過百萬。

她舉例說,過去曾有病患有癌症「實支實付」的保單,並有不住院不理賠的規定,該名病患接受標靶治療時,曾住一天院,並領得一天的保險給付,但後續醫師評估可以回歸門診治療即可,就無法透過實支實付保單給付,而癌症需要經年累月的治療,恐導致癌症治療斷炊。

應成立癌症基金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指出,健保制度正在退化,出現「新藥進不來、好藥紛紛退出健保給付」,新藥平均審查時間要7百多天,尤其癌症治療尤需要新藥,但在健保無法得到治療,民間商業保險的給付標準僵化,應儘快召開跨部會協調,訂定新的給付標準。

他說,過去國民黨團主張,仿照英國修訂《癌症防制法》,成立癌症多元基金,透過適當補助,減輕他們使用健保無給付項目的負擔,加上「排富」等配套措施,讓癌症病友得到更好的照顧。

年底成立辦公室

金管會保險局壽險監理組長陳俐君回應表示,過去醫療險針對各種目的,尤其考量到「急迫性」,所以才有住院理賠的規定,目前已經進行檢討;商業保險需要考量疾病發生率與藥價等數據,但如重大疾病險或重大傷病險都對罹癌有一次性給付,呼籲民眾定期檢視自身保單的保障。

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黃珮珊指出,衛福部將在年底到明年初成立辦公室法人,在健保總額外設立基金,聚焦於臨床實驗尚未完成、或有臨床需求的藥物,並加速判斷是否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