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不只制裁加害者 也要助當事人復原

呂翔禾 2023/08/22 16:46 點閱 8279 次
衛福部官員22日表示,需要注意Metoo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狀態。(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衛福部官員22日表示,需要注意Metoo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狀態。(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減少Metoo受害者產生憂鬱、PTSD,幫助他走出陰霾重新生活,跟使Metoo加害者受到法律管轄一樣重要!」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22日在研討會分享說,近年來申訴性騷擾的案例逐漸成長,這是好事,但在揭發犯罪的同時,也要重視受害者的心理復原,未來會增設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並鼓勵受害者勇於諮詢。

克服揭露障礙

陳亮妤在22日的「#MeToo案件系列講座」研討會表示,過去性騷擾案例少,是因為被害者求助遇到很多阻礙,包括擔心在職場上受到非議、第三方不重視、報案論述成本高,諮商費用很貴(我國目前仍為自費)等等,因此減少求助的壁壘(Barrier)很重要,因為近年來許多研究都顯示,Metoo案件的心理健康危害比想像大。

過去就有研究顯示,性侵害的被害者在事後有「壓力創傷症候群」(PTSD)的機率非常高,受害者容易出現憂鬱、焦慮、飲食失調與自殺意圖,若未能將自身性創傷揭露,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效應,受害者的生理病狀、就醫次數與使用藥物量都會增加。

注意長期治療

另外她也說,國外研究顯示,性騷擾或性侵相關案件後,會有74%民眾符合PTSD的發展機率,因此過去治療大多強調前3個月的諮詢與因應,但其實1年後,還是會有41%的受害者會有PTSD的徵兆,因此未來也要注意長期治療的部分,而受害者周圍的關係人也不要輕忽這樣的負面情緒。

「如果要組受害者互助會,要小心不要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陳亮妤提到,國外在戒毒或戒酒會有互助團體,但若未來要這樣處理Metoo受害者的情緒,需要注意是非常有經驗的社工或諮商師才能帶領,因為要避免受害者全部都陷入憤怒、報復與仇恨的情緒,這樣狀況反而更糟。

諮商要更普及

北醫衛福政策中心主任李伯璋也說,Metoo議題很複雜,但並非所有案件都需要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生處理,且台灣目前健保還沒有將心理諮商納入,當案件沒那麼嚴重時,社工與諮商師和被害人的對話有助舒緩情緒,這方面還要再努力推動。

陳亮妤說,衛福部正在推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還有推動「性創傷復原中心計畫」,現在15到30歲青年還有3次免費心理諮詢,未來能在社區設有更多據點,讓民眾更願意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