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醒報編輯 2023/07/19 19:47 點閱 2740 次

「砸大錢就能提供好服務嗎?」「年輕人為什麼不想做服務業?」
「怎麼將『客戶關係』轉化成企業獲利的賣點?」──現在是服務業面臨最多挑戰、也是最有革新機會的時代!
台灣有六成、近700萬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產值破12兆,「客戶服務」在生活中、在各商業活動中無所不在。但前有疫情與缺工問題,後有AI和人力競爭,過度追求CP值的獲利空間面臨嚴酷壓縮,業者營運壓力山大。

提起「美國運通」,大多數人的印象是一張代表身分地位的信用卡、提供旅行支票的金融公司,甚或是提供會員服務的旅行社,但其實,美國運通的營業核心不只這些。

讓你的服務有溫度

在一百七十多年前成立的美國運通,最早是以貨運起家,負責幫客戶把貨物從甲地安全送達乙地。漸漸的,越來越多客戶有出遠門的需求,不論是為了商務或旅行,當時帶太多現金在身上有其危險性,於是美國運通發行了全世界第一張旅行支票;而後客戶在旅程中產生交通、住宿、餐飲等需求,希望也能提供相關服務,於是美國運通又順勢成立了旅行社;最後,才發展成金融服務公司並發行簽帳卡。

回顧這一段歷史是想告訴大家,美國運通並不是靠「賣信用卡」做為核心業務,從一開始,我們賣的就是「服務」。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精神,形塑了美國運通的企業文化,也是企業在各階段轉型擴展其他業務的關鍵。我在美國運通至今三十六年,自然也經歷過好幾個不同階段和挑戰,但樂在服務的信念從未改變。

找台灣人管理

二○一八年我被派往日本,帶領當地的白金卡與黑卡團隊,很多人驚訝,印象中日本的服務做得比台灣好,怎麼會找一個台灣人去管理?

日本的服務文化,我稱之為「儀式化」,就像日本人常說的一期一會,把每一次的相聚當成是最後一次,一定把最好一面呈現出來。一般來說頂級服務是依據客戶的要求來設計流程,但日本的款待式服務剛好相反,是先把服務流程設計好,讓客人按照流程享受服務,能夠融入的客人會覺得是獨一無二,但自主性較高的客人難免就會覺得這種服務不知變通。

日本是服務業強國,但對西方的高階主管而言,日本的文化、制度與觀念,也形成一種難以打破的高牆,反而台灣融合東西方的服務業精髓,更容易在日本帶來改變,我到日本一年內就達成許多從部門成立以來沒有達成過的目標,讓我更堅信台灣服務業的價值。與日式服務相比還有兩種極端:

歐美式的服務

其一是歐美式的服務。服務人員穿著得體的西裝,領口別上金鑰匙,看起來嚴肅而經驗豐富,他可能不讓人覺得友善、熱情,有一些距離感,但你可以感受到專業,並進一步產生敬意。

與之相對的是東南亞式服務,如泰國、印尼等國家,服務人員講話的聲音很軟,聽起來很舒服,不論客人說什麼他們幾乎都會遵從,讓客人產生尊寵感,覺得非常享受,我稱之為「僕人式的服務」。

台灣的服務跟其他國家都不一樣,這點可以從台灣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就看得出來,通常台灣人對陌生人比較冷漠,我們不太會跟陌生人聊天,但我們很會跟自己的朋友聊天,所以台灣人做生意是先交朋友再談生意,不像老外是生意先談完,之後再把酒言歡交朋友。

有溫度的顧問式服務

文化不一樣,所帶出來服務也不同。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特殊的服務文化,台灣固有的好客、熱情及人情味延伸出的台式服務,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是俗擱有力,但帶有人情味及溫度的服務正是我們跟別國不一樣的地方,既不是僕人,也不會有太大的距離感,在提供專業的意見諮詢之外,也能給予體貼入微的服務。

這就是屬於台灣「有溫度的顧問式服務」,也是我在美國運通從事服務工作多年的總結,我們從了解客戶開始,與客戶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提供專業的建議,不僅只有聽從客戶的指令,而是多做一步,給客戶出乎意料的感動服務。

客戶因為價格便宜而買單,與因為對服務感動而買單,兩者導向完全不同的經營方向,過去台灣的服務業太過強調CP值(Cost Performance Ratio),而忽略掉VP值(Value Performance Ratio),許多企業陷入在高成本與低利潤之間苦苦掙扎的地獄,無力也無法提供讓客戶感動的服務,讓自己的服務產生更大的價值。

優質的服務人力

這本書是我將三十六年來貫徹「顧問式服務」的心得集結,其中許多心法不只可用於高消費服務業,其他像是咖啡店、餐廳等小規模的服務業也能適用,當整體服務業升級到更重視價值而非只著眼於成本,「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這句話,才會是所有服務業從業人員的驕傲。

不是錢砸下去就有好服務,為什麼優質的服務人力如此重要?

最直接的一點:當客人的問題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時候,服務人力的價值就馬上展現出來。

有一位會員聘請印傭照顧母親,但那位第一次離鄉背井的印傭不太能適應台灣的生活,半年後罹患了憂鬱症,雖然請人力仲介找翻譯開導、提供印尼本土雜誌緩解她的思鄉情緒,卻都沒有成效,而會員的母親非常喜歡這位傭人、也習慣了她的日常協助,左思右想不知該如何處理,最後來問我們有沒有辦法幫忙。於是我們的服務團隊經過多次內部會議討論後,替會員找到適合的心理諮商師為這位印傭做諮商,這才治好了她的思鄉憂鬱症,根本性的為會員解決問題。

提出解決方案

上述的案例重點不在於要花多少錢找心理諮商,而是凸顯建構「為顧客提出解決方案」這樣一個團隊的重要性。

首先,一般信用卡公司若是碰到顧客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多會認為「這種問題不在我們的服務範圍」,或「這是存心刁難的奧客吧」,但我們的團隊不會先否定對方,而是會把顧客的問題視為挑戰,有如會員的顧問般提出解決方案,在這個案例中,真正值錢的服務不是幫會員找醫師,而是能確切幫上忙的「顧問式服務」。

要當顧問,而非僕人
多年來我常應邀到各企業或校園演講,曾有很多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問我,他們如何在各自的行業做到「有價值的服務」?

許多人認為在消費意識抬頭、服務業競爭激烈的時代,客人想要的是「使命必達」、「絕不對客人說不」,也因此多數的從業人員在面對顧客時都保持低姿態,只是被動的接收客人指令並加以執行,但僕人式服務有一個缺點:你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客人所想得到的,也因此被動的服務很難感動人。

星巴克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曾經說:「顧客已經為你昨天的成就鼓掌,如果今天的你還是提供昨天的水準,客人還會為你鼓掌嗎?」答案是不會的,因為顧客的期望值被拉高了,少了預期外的驚喜,也因此僕人式的服務很難期待能得到掌聲。

在高端消費市場,面對頂級顧客言聽計從,反而並非上策,主動聯絡客人、關心客人,不只是完成交付的指示,還要進一步提出建議,才能創造附加價值,讓客戶有感。例如會員請我們的同事訂某家飯店,顧問式的秘書會說:「我覺得這間比較適合您商務差旅用,但如果是去度假,建議您可以訂另一家飯店,其他會員住過評價也不錯。」

沉浸式的教育訓練更有效
要做到顧問式的服務並不太容易,最大的關鍵就在於從業人員的培養需要時間和專業,不只是建立服務的制度與做法,還必須要讓員工擁有能提供顧客建議的知識跟經驗,這一點對多數企業來說,是一種耗時費力、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效的策略。

相信大多數的企業和美國運通一樣,都會鼓勵員工自我提升,但我們的作法較不相同。例如多數企業會聘請顧問或開設課程讓員工上課進修,而美國運通則是盡可能讓員工有「沉浸式」的學習機會,特別是作為高端服務提供者,更需要出國去體驗「什麼叫做好服務」。

員工可以自行向美國運通白金卡或黑卡的「精選飯店」提出申請,通常飯店方為了推廣,都會同意提供兩晚的住宿,並在入住期間安排半天時間,讓我們的員工參觀飯店,以及跟業務部門會談,透過這類「體驗式進修」,日後在向會員介紹飯店選擇時,便能提供更細緻適切的建議。(章文/輯)

《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作者:吳伯良
出版社:寫樂文化

其他書訊:
《跨境電商好生意》
作者: 張家睿(創業家), 黃宥蓁(跨境平台顧問)
出版社:墨刻

本書針對還在觀望是否該投入做跨境電商的企業,或是想經由跨境電商創業、有小額資本的個人,理解如何在全球化與時代浪潮下,發現面臨的困境與跨境電商的機會,與提供亞馬遜成功的經營實戰秘訣。

本書3大特色:台灣第一本亞馬遜跨境電商經營教學大全、第一手台灣企業成功與失敗案例分析、一看就懂的文、圖、表、數據工具好學好用。

《我只是個研究生》
作者: 張素以 (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博士)
出版社: 釀出版

清華物理博士張素以,用輕鬆幽默的筆調,寫就42篇清華物理人從大學、碩班到博班的校園日常,而同儕之間互虧又互助的循環,則成為挫折與辛酸之外最暖心的青春色彩!

回想當初在人生最具可塑性的美好年紀,被純粹的自然知識吸引,義無反顧地進了物理系。歷經大師級的課堂醍醐灌頂,以及各種作業、考試、實驗等砲火洗禮,開啟人生新關卡。還有搬氮氣鋼瓶、做黑手的日子。

《狗狗行為說明書》
作者: 今泉忠明(日本動物學家)
出版社: 一起來出版

每隻狗狗都有自己的性格,跟牠們交手過就知道,有的跟人親近,有的冥頑不靈,也有的愛耍小聰明。本書深入三個愛狗家庭的生活,透過動物學家解說,帶你從各種狗語、狗才藝到專屬怪癖,來理解牠們的邏輯與行為模式,找出專屬溝通之道。

 挖洞鑽洞、莫名狂吠、聞屁屁、抓地板、把自己搞臭、猛盯一點看、舔人舔自己、吃便便、對你哈哈笑……這些情境你一定有碰過。本書分為6大部分,共有85篇可愛漫畫搭配專業解說,以及5篇小知識專欄,帶你洞悉狗狗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