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孩子吵著要零用錢,小心他已誤入遊戲的虛寶陷阱!專家指出,遊戲企業目前正透過「吸引賭客」的方式,讓玩家對虛寶交易上癮。但遊戲業者反擊表示,購買虛寶對許多玩家仍是重要的過程。目前許多銀行則祭出「兒童帳戶」,讓家長可以管控孩子的消費狀況與金額上限。
遊戲交易如賭博
《BBC》報導,在美國有個孩子利夫在聖誕節索要200元美金的零用錢,但卻在短短幾天內就花光所有錢。利夫的母親沃德強調,孩子還沒有金錢觀,但在記錄自己的遊戲支出後,可以有所節制。
然而,這並非單一事件,許多遊戲都提供玩家使用現金購賣虛擬寶物,用來增強角色、或者是改變外觀。全球類似這類的「微交易」市場預計從2022年的679.4億美金,增長到2023年的766.6億美金,漲幅驚人。
拉夫堡大學人文地理學教授米爾斯表示,遊戲公司利用行為心理學來操作玩家消費,導致「遊戲跟賭博的界線愈來愈模糊」。她表示,賭場引導賭客擴大消費的方式,同樣也可應用於遊戲上,「讓玩家想要玩更久、花更多錢,並不斷重複購買」。
兒童帳戶管控金額
致力於協助家長管理孩子使用網路的組織「Parent Zone」執行長夏柏特指出,遊戲常常通過「如果不花錢就要花更多時間」、「花錢才能免於重要道具消失不見」等方式吸引用戶消費,同時遊戲產業也會透過「混淆」的方式,如用遊戲內的代幣標示道具的價格,讓玩家很難看出自己實際花了多少錢。
然而,仍有不少遊戲的擁護者指出,遊戲能夠幫助民眾舒緩壓力,還有發展社會認知與對抗孤獨等功能。
遊戲企業創辦人楊先生表示,遊戲中的微交易取決於玩家的心理素質,「像是信用卡對某些狀況不好的民眾而言,可能也是充滿危險,同時,對許多玩家來說,花錢購買遊戲道具也是重要的遊戲過程」。
目前許多銀行有「兒童帳戶」,可以讓家長禁止孩童購買特定商品、也能設置交易上限。但楊先生強調,更重要的是,「與孩子溝通」,才能避免讓遊戲成為孩子的另一個「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