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故事〉土地政策不公義 民生主義托空言

韓乾 2023/04/29 05:19 點閱 2665 次

最近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到中國大陸祭祖,前往南京中山陵國父靈寢謁靈。在許多媒體傳回的視訊中,讀者應該會看到在大廳正前方門楣上,鑲嵌著民族、民生、民權三組大字,顯示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民生二字是擺在中間的,而且字體要比兩側的民族、民權大了許多?國父當年提出三民主義的時候,他特別說:建國之首要在民生。如能容我忝為續貂,則要說民生之首要在土地。

丟棄了建國的寶典

大約從三十多年前開始,多次到中國大陸各大學講學及參與學術會議交流,不止一次參訪中山陵。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字體特別大的民生二字。我特地請教了南京農業大學的老教授。據他告訴我,共產黨取得政權後,除了維修之外一點都沒有變動中山陵的樣子。

又有一次參觀南京的「總統府」,正好碰到一項特展。從圖片與文字說明中,看到中國大陸大西北的開發,鐵道的建設、港灣的開闢。就我粗淺的認識,這不就是中山先生的實業計畫嗎?

政府退居台灣之後,有鑒於共產黨以「土改」為號召發動農民革命奪取政權,所以積極實施「土地改革」以穩定政權。但是,除了農地改革小有成績之外,因為工商金權政治日漸發達,也就與「平均地權」的理想,漸行漸遠。

最最錯誤的做法,就是把三民主義當作思想教育教材,作為學生、公務員與阿兵哥升學、升等考試科目,卻未能落實實施勵行。最後至今已經不聞不問,殊不知那是建國的寶典。

地主睡覺時致富

影響中山先生「平均地權」思想的經濟學家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說:「假使有一種所得,它一直在恒常地增加,而且不需要所有權人做任何犧牲,因為自然的因素而致富。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國家把他增加的財富收歸公有,並不違背國家保障私有財產權的原則。

與其讓這些財富成為這些人的不勞利得,還不如歸公對社會有利。由於社會進步所增加的財富,都歸地主所有,即是使地主在睡覺的時候變得更為富有。他不需要工作、不需要冒風險,也不需要省吃儉用。這種不勞利得自始就應該屬於國家,根本就不該屬於地主。

多項政策扭曲正義

在實施平均地權的政策上,不能說政府毫無作為。然而因為政商利益關係,鈔票選票的誘因與考量,使政策與法規的制定與實施便宜行事,往往造成許多不公不義的結果。

舉其大者如:由財政部管理國有土地,變賣國土以獲利;各地方政府實施市地重劃使城市擴大,破壞自然生態與環境難以持續發展;土地稅率過低(千分之二),使房地產價格上漲,而且便於地主養地,投機炒作;曲解土地增值稅,課徵方法不當,使增值歸私等等。多篇拙作已蒙醒報刊登,如有興趣請參考。